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企业是成功还是失败,企业每天都会做很多事情,完成很多任务。然而,成功的企业与失败企业的不同之处在于,成功企业完成的任务多数是有效的,而失败企业完成的任务多数甚至全部是无效的。所谓有效,就是能够做出成果,能够为他人或社会创造价值。

那些失败的企业,究其原因,就是德鲁克所说的:“他们有关组织的创立和管理的假设不再符合事实。这些假设决定了任何组织的行为,规定了组织就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所达成的决策,确定了组织认为什么结果才是有意义的结果。这些假设涉及市场、确定客户和竞争对手、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还涉及技术和技术动态、涉及公司的优势与劣势;还假设涉及公司获得什么样的回报。它们就是我所谓的公司的经营之道。”

所有的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之道。这个经营之道就是企业的生存方式。一个有效、清晰、始终如一和有的放矢的经营之道是非常有效的,也就是能够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鲁克认为,企业经营之道由三部分组成:

1.关于组织生存环境的假设:即社会及其结构、市场、客户和技术。

2.关于组织的具体使命的假设。

3.关于完成组织的使命所需的核心能力的假设。

德鲁克关于企业经营之道的三个假设,其实就是企业求存的最简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企业基于环境获得组织使命,基于组织使命组建企业能力并完成使命。

如果一家企业拥有一个合适的使命,那么这个使命短时间内是不会过期的。因为使命在不同的时代会孕育适应时代的业务。企业会因此持续的生存和发展下去。

事实上,很多企业把愿景当做了使命,最终当企业完成了愿景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愿景其实是企业使命在特定时代要完成的任务,它激励人心、具有挑战性,且并不是不可实现。但是,一旦这个愿景实现,激励和指引效果就会消失。愿景已成现实,企业也因此失去活力。

因此,企业经营之道的三个假设需要具备某些条件,否则就会导致企业失败。德鲁克认为,企业经营之道必须具备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

第一,关于环境、使命和核心能力的假设必须符合实际。

基于现实或符合实际,看似简单,真正能够做到的却很少。因为现实需要借助人的感觉、知觉和思维来认识。而这个认知过程很容易出现差错。比如,我们人的眼睛看到的可见光谱的波长是380~780nm,而在这个范围以外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等光波还有很多,人的眼睛是看不见的。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想要在光学上有更深入的认识是很难的。

因此,管理者在思考环境、使命和核心能力的假设时,需要基于当前最前沿且广泛的信息。这种面对现在和未来的信息,更具有生命力,才能够支持假设在更长时间内的成立。当然,假设也不能太过于超前,否则就会导致企业对应的业务无法落地,即使落地成功也不能产生绩效。因为此时,没有顾客需要或认识到它的价值所在。

第二,所有三个方面的假设必须相互保持一致。

环境、使命和核心能力是一系衍生的。从环境中诞生使命,通过使命构建企业能力,然后通过能力完成任务,最终任务变成现实回到环境中去。这个循环,就决定了环境、使命和核心能力必须保持一致,任何一个地方断裂,就不能构成循环,也就会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转。

第三,必须让整个组织的所有人都知道和了解企业经营之道。

在组织发展的初期,我们可以轻松地贯彻执行经营之道。然而,随着组织的成功,我们往往倾向于过度自信,认为自己的经营之道是正确无误的,因此逐渐忽视了它的存在。这种情况导致组织变得草率,开始采取投机取巧的行为,追求权宜之计,而放弃了对正确方向的坚守。组织停止了深入思考,停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疑问。他们记住了答案,却忘记了问题本身。经营之道逐渐被“文化”所替代,被束之高阁,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但是,文化并不能代替纪律,因为经营之道本质上就是纪律。

第四,经营之道必须经常接受检验。

经营之道并非刻在石头上的永恒真理,而是关于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假设。因此,企业的经营之道必须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

虽然有些经营之道非常有效,且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但它们并非一成不变。作为人类的产物,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效,因为很少有哪个经营之道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最终,每个经营之道都会因为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而失去作用。

当企业的经营之道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时,组织的反应通常首先是保护自己,选择逃避现实,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接下来,他们会试图通过临时性的补救措施来应对问题。然而,临时性的补救措施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事实上,当经营之道首次显现出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迹象时,我们首先就应该开始重新思考并提出假设:哪些环境、使命和核心能力的假设能够最准确地反映现实。而做这一步时其实也有一个假设,即企业现有的、伴随我们成长的假设不再满足我们的需要。

然后,我们需要采取预防性措施,具体如下:

1. 采取放弃的策略:每三年,我们需要对每个产品、服务、政策和销售渠道进行质疑,重新评估我们的决策。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审视自身的经营假设,以及它们是否在时间和市场的考验下依然成立。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问自己一些尖锐的问题:我们当初进入这个行业是对的吗?我们的策略在五年前看起来充满前景,现在为什么不管用了?是我们错了,还是我们的做法有问题,又或者,是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

没有系统化和目的性的放弃,组织容易迷失方向,无法集中资源在正确的事情上。当市场、技术或核心能力发生改变时,组织可能无法应对这些变化,并抓住其中的机遇。这意味着,当我们的经营策略已经或即将过时时,我们可能无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应对措施。

2. 深度研究外部情况:我们需要加强对外部环境的研究,特别是对“非客户”的研究。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的根本性变革,很少能够在组织中或自己的顾客中首次被察觉。它们往往出现在非客户群体中。

由于企业的非客户往往比客户更多,因此在非客户中更容易发现问题。要提前发现问题,管理者必须注意警告信号。当组织实现最初制定的目标时,企业经营之道总是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那么,实现自己的目标就不是庆祝的理由,而是重新思考的理由。

德鲁克说:“快速发展是企业经营之道出现危机的可靠征兆。对于任何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规模翻一番或两番的组织来说,它的经营之道必定跟不上它的发展。组织如不能重新考虑有关环境、使命和核心能力的问题,继续保持健康的状态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发展了。”

另外,如果自己或竞争对手出人意料地取得成功或遭遇始料不及的失败,都可能预示着企业经营之道已经出现危机。始料不及的失败与出人意料的成功一样都属于警告信号,这需要引起高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总之,作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你必须记住:不要因为出人意料的成功而沾沾自喜,相反,你应该认为成功是对你认同的企业经营之道假设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