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评论】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你好。

上下班通勤路上、午休时的咖啡间、临睡前的卧室里,如今,随时随地点开阅读类APP,看一会儿喜欢的书,已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但在这个过程中,你是否遇到过一些不愉快经历?比如,已经花费大几百元却还是要“付费解锁下一章节”,读着读着突然弹出小广告,甚至有的电子读物为吸引眼球不时出现低俗内容……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数字阅读中的那些事儿。

一般来说,付费阅读模式主要有“有形”和“无形”两种。一些“有形”付费看似“把话说在前头”,但实际上没有“明码标价”。不少平台先用免费章节设下悬念,等到读者被吸引,就开始设置付费章节,此后故事情节一路发展,甚至延宕拖沓,刺激读者不断充值消费。而“无形”付费主要指的是弹窗广告、自动续费等让读者不经意间掉入“套路”,被动“付费”的情形。比如,读书过程中,突然跳出“赚话费”广告链接,点击输入手机号码后,话费没赚到,账户却被扣了钱;再如,读完一个章节需要续费时,部分APP未经用户许可,自动勾选“自动续费阅读”,不知不觉中,费用就这样随着一章节一章节的阅读,被平台一点一点扣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中国消费者报

客观而言,数字阅读市场规模逐年扩大。据相关报告,2022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5.30亿,同比增长4.75%;数字阅读产业总体规模达463.52亿元,增长率达11.5%。用户规模扩大,阅读市场繁荣,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为阅读付费,这本是好事。但一些平台借着产业上升势头,既不对行业负责,也不为读者着想,单纯抱着逐利心态,以阅读之名制造消费陷阱,不仅不利于数字阅读行业长远健康发展,甚至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和行业秩序,需要平台规范各类内容和广告、建立公开透明的付费机制,让每一位读者实实在在选择、明明白白消费。在读者开启订阅前,平台就应于明显位置标注章节字数、价格,让读者一目了然;阅读过程中,也应能够随时开启单章订阅、连续订阅或终止订阅服务,让读者根据意愿自由选择。心里装着消费者,这样的平台才有温度;诚实守信、合法经营,这样的平台才有综合竞争力,才能得到市场和行业的认同。

对监管部门而言,对阅读类APP的不规范行为,有必要重视起来。不管平台体量大小,只要侵权都要“零容忍”。一方面,要通过算法排查、人工审核等方式,及时封堵并下架违法违规的平台及内容;另一方面,要动真格、出实招,提高违规成本,在行业内部形成足够的震慑力,确保数字阅读市场风清气正、有序经营。

著名作家杨绛先生的父亲,在她小时候询问:“三天不让你看书,你会怎么样?”年幼的杨绛回答:“不好过。”父亲又问:“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杨绛答:“一星期都白过了。”父亲笑着说:“我也是。”阅读是一件自由而美好的事,我们在书本里与更多的心灵对话,也借此识得世间万象。人类的阅读方式一直朝着更便捷更高效的趋势演进,如今,数字技术打破时空局限,凭借方寸屏幕便可博览天下。望向数字阅读时代的蓝海,平台图“利”更要图“益”。只有这样,才能让阅读更好插上技术的翅膀,让更多人通过“一屏读万卷”的高质量服务,拓展阅读与人生的无限可能。

这正是:

平台套路深几许,付费充值需谨慎。

阅读本是自由事,规范经营守底线。

大家晚安!

(文 | 康岩)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评论】,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