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有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作为一个礼仪之邦,中国自古以来便对人际往来十分重视,对主客之道也颇有讲究。

毕竟生而为人,谁都不可能完全活成一座孤岛,总有与人礼尚往来的时候。

为人处世,最重要的的是讲求礼节,即便是到最亲密的亲友家中做客,也要表现出应有的风度与礼貌。

正如孟德斯鸠所说:“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真正高情商的人,无论去谁家做客,都会有所顾忌,绝对不会带这3样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不带不拘小节的行为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忌讳之事便是毫无分寸感与边界感。

很多为客之人到了别人家中,自认为自己与对方关系够好,便肆无忌惮地做出不拘小节的行为。

要么是未经别人允许,便私自闯入别人的卧室,乱翻别人的书籍或抽屉。

要么是太过没有约束,不顾形象的抠脚或挖耳,躺卧别人的沙发或床铺。

凡此种种随意的无礼之举,不仅会暴露自己低下的修养,更会破坏彼此的感情关系。

就算别人出于礼貌地表示,可以“像在自己家一样”,自己也不该冒然失礼。

在知乎上,就有一位网友分享了亲戚来自家串门的尴尬经历:

他本人有些洁癖,平时都把家里打扫的干净整洁,可却因为表哥的到来破坏了这一切。

他的表哥携家带口来了4个人,除了本人和妻子,还有两个喜欢玩闹的孩子。

这一家人不仅进门没有换鞋,两个孩子甚至还穿着鞋在沙发上又踩又跳,毫无家教可言。

表哥表嫂二人也“不遑多让”,进了卧室便翻看自己的书籍、笔记和相册,完全不懂尊重他人的隐私。

送走这家人以后,看着家里满地的狼藉,他暗暗决定以后再不会和表哥有任何交集。

古语有言:“出门见山是礼,入门见客是谦。”

既然是客人,就要保有对主家的基本尊重,走亲访友,既要带上礼物,也要带好教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不带负面情绪

拿破仑曾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一个人的情绪,不单单会决定自我人生的方向,还会潜移默化地传染和影响周围的人。

积极的情绪,会让身边的人倍感温暖;而消极的情绪,则会使与自己相处的人压抑消沉。

到别人家中去做客,要将自己的负面情绪收敛好,不要到处去散播焦虑、愤怒与沮丧。

这样做不仅会危害别人的身心,更会在交流的过程中,成倍地放大负面情绪。

在互相源源不断地消耗中,彼此都会陷入深不见底的深渊,生活也变得阴云密布。

就像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原本是一个十分苦命的女人。

她早年受尽了鄙视与虐待,好不容易嫁给了淳朴忠厚的贺老六,还生了儿子阿毛。

但命运并没有眷顾她多久,她的丈夫因伤寒复发而去世,阿毛也被狼叼走吃掉。

自那以后,她开始失魂落魄,如同行尸走肉一般,逢人便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

一开始人们还十分同情她,但听得太多以后,也都开始厌烦和疏远她。

正如富兰克林所说:“一个烂苹果,足以弄坏一筐苹果。”

没有谁喜欢听别人喋喋不休的抱怨,更没有人愿意跟负能量过剩的人为友。

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别让负面情绪左右自己的人生,控制自己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不带攀比之心

作家郑辛遥曾说:“生活的苦与累,一半源于生存,一半源于攀比。”

深以为然。

人的天性之中,就多少会有和别人比较的习惯,只有有人能保持克制,有人则难以藏匿。

更有甚者,即便到别人家中做客,也喜欢在聊天中,或是刻意的攀比,或是故意的炫耀。

谈及工作,必定要在收入上争个高下;谈及子女,必定要在学习上论个上下。

身上的衣物装饰,家中的装修布置,甚至别人的婚姻状况,都能成为彰显优越的环节。

若是自己略胜一筹便会沾沾自喜,若是自己远不能及则会嫉妒吃醋

在电视剧《小舍得》中,南俪和田雨岚这俩姐妹面和心不和,处处都要攀比一番。

上学的时候比学习,工作以后比收入,成家后还要比老公、比孩子。

在去父母家中做客时,南俪说女儿欢欢得了唱歌比赛的第一,田雨岚便夸儿子子悠学习拔尖。

为了压对方一头,田雨岚明知欢欢成绩一般,还故意询问她的成绩。

欢欢现场演唱了一首歌,赢得了众人的掌声,田雨岚便让子悠背诵圆周率。

一场家庭聚会,就在两人互相的攀比中,最终不欢而散。

正如王逸竹所说:“幸福这东西,最害怕攀比,如果幸福建立在攀比之上,那必然也不堪一击。”

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炫耀不攀比,彼此才能维持舒适的相处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子曾言:“礼者,养也;礼者,敬人也。

懂礼仪有素质的人,与人交往时不会只想着自己,而是会时刻保持对他人的善意。

去别人家中做客时,更不会给主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收起不拘小节的行为,也收回令人厌烦的负面情绪,更不要太过争强好胜。

出言有尺,行为有度,谨言慎行,这样才能在你往我来中,收获到最真挚可贵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