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女不嫁缠郎,直男不饮百威。

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的人都要十分小心,因为当下的意识形态转变太快,有可能你昨天还在和兄弟畅饮的啤水今天就变成了某些群体的固定象征。

百威旗下的bud light啤酒就是这样一种在性质上实现了根本性转变的饮品。

根据美国市场调查网站贝洛米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0年当中,百威旗下的bud light清啤有相当一部分都流向了他们国内的各类男同酒吧。

这群在心理上跨越了藩篱的人类,在生理上仍然保持着另一种身份下对酒精的热爱。平均每月都要消耗掉数吨的bud light啤酒

无bud light,不兄弟。没有bud light的同性相吸不过是一场机缘下的普通耦合,唯有共同举起budlight的两只糙手,才能够实现灵魂上的结缔。

有人说,bud light的蓝色就是海洋,是宽广,是包容也是想象。

但这种始发于1982年的淡啤酒也并非一开始就代表了蓝色,对于无数普通美国人来说,budlight曾经也是家里最受欢迎的麦芽制品。

90年代的时候,从老汉到壮汉,从红脖子到女性朋友,最风靡的时候,甚至连老德州的响尾蛇都曾畅游在注满bud light的泳池当中。

但范式的转变永远都发生在战略的规划之外。

一度瞄准青年消费者的budlight就是在刚成立几年之后,就因为另一家曾经深受彩虹群体喜爱的卡洛斯啤酒暴雷,而被动的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波彩虹流量。

在那个生鸡勃发的年代,美利坚的古典基佬们就已经人手一瓶budlight开始出没于北美的各种场地。

深知流量为王的budlight随即而来的举措就是选择主动入局,开始将更多的彩虹属性灌注到自家的产业当中。

从1995年至今,budlight就一直频繁且持续的为全美的各类彩虹活动提供着自己的支持。

在早已成为红海的美国啤酒行业中拉着蓝孩子们的双手硬生生的顶出了一片天地,并为自己构筑了一条无可匹敌的产业护城河。

在这样的江湖之上,一切形而下的物质都能够成为一种形而上的标签。

不会有什么事情天生就是那样,只有经过曲解、异化、解构与重组才糅合成了我们现在所接触的模样。

但讽刺的是,在一个不断追求多样性的社会当中,你的每一次迎合与解构实际上都伴随着相应的危险与辩驳。

就在两个月前,通过讨好彩虹人群而得到成功的bud light最终也栽在了自己的这一方针之下。

其中详细缘由我们按下不表,只要知道,一个品牌一旦成为了某种叙事的工具,那这个故事本身就预示了一种结尾。

而现在,对于其他的啤酒厂商来说,他们的螃蟹也已经出现,第一个煮螃蟹的人也已经倒下,谁来吃第二口,都很耐人寻味。

而我在最开始的时候其实也是并不知道bud light的厉害的。

直到一次酒醉之后,我在初升的太阳旁边面对着门口倾倒的bud light蓝罐时,我的回忆才被释放。

那是几个月前,我因公在成都结识的一位从西班牙远道而来的华裔,马克西.罗先生。他是这边工厂邀请的代表团的顾问,喜欢文学,热爱诗歌,所以他也时常饮酒。

但他不会汉话,所以在大多数时间我们都是靠着英语在交流。我的英语只有初中水准,他的英语也不好,所以我们的交流基本就成了脏话与大笑的混响,如同哑巴和聋子说盲人看见了月亮。

后来我就和他去成都的酒吧喝酒,就喝budlight。

喝了很多,也被加了很多微信,一直喝到我在备忘录上记录下了这样的格言那天才宣告结束。

我写道,“生命就是冒险,明天和意外都是藏在暗处的鬣人,它们化成万物的形状去捕获途径者的心智,也用所有可能的假设去依附于他者的表面,你不应该轻易的去接受一种陌生的习惯,也不要去轻视所有在生命中选择绽放的人们。”

翌日醒来,我看到,天是紫的,我是直的,彩虹出现在梦里,却比太阳更加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