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中招会周末结束,家长们流露出了一种普遍的焦虑,大家议论五大名校录取分数已经高到难以理解的地步。

另一种说法也开始蔓延,西安今年中考有许多河南考生以“回流生”的身份参加,街谈巷议弹射臧否之下,“回流生”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01

到底有多少“回流生”参加中考

“回流生”并没有严格的官方定义,在省市一级教育部门的文件中并无严格的政策规定,一般而言,从西安市各区县教育局公开发布的“回流生”报名审核规定,以及相关中介机构、河南相关学校的宣传资料来看,“回流生”指的是户籍在西安,但是学籍没有在西安的异地考生。

“回流生”现象大规模出现之前,相关区县实行“回流生”的相关政策,允许外地学籍西安户籍学生参加中考,针对的是一部分在外地工作,其子女随父母在外地就读的西安人的需求,可以理解为是面向特定人群场景的善政。

但在近几年,随着户籍政策的松动和教育的加速“内卷”,“回流生”政策窗口成为河南等部分外省人群挤占西安优质教育资源的通道——政策过去的本意是要解决西安本地人的不便,如今对于许多河南等外省人群而言,落户成为手段,通过中考进入西安的高中教育体系并在陕西参加高考成为目的。

群情激奋之下,河南“回流生”的数量成为争论焦点,有人说身份证开头是4的人有4万之多。

然而通过回溯近三年中考报名人数,以及相关年级届别学生的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入学人数进行数据分析,可以明显看出数据异常变动,但4万这一数字过于夸大。

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参加中考的学生,他们分别于2012、13、14年入学小学一年级、2018、19、20年入学初中一年级,历年来官方通报数据统计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2—2014年间,西安市小学一年级入学人数每年增长6000人左右,其时西安市户籍政策尚未松动,可以理解为人口的自然增长。2018—2020年,西安市初一入学人数分别增长8400人、7300人左右,部分增量应为户籍政策松动后人口流入带来了“小升初”数量的增长。

但该年龄组学生对应的2021—2023年,西安市中考报名人数分别出现了1万人和8200人的超额增长,这显示有部分并未通过西安市初一入学的学生参加了西安市的中考。考虑到过去历年来中考报名人数均低于对应年级初一入学人数三四千人左右规模(因初中分流等其他原因所致),这部分未通过西安市初一入学但参加西安市中考的异常增长的数字应该在三五千人规模。

从数据以及相关数据场景推断,该异常增长数据应为河南等省“回流生”的大体数字。结合西安市每年中考10万人左右的整体数字来看,4万河南考生的数据显然过于夸张,违背了基本常识,但3—5%的整体人群比例也已经足以称之为“现象”,相关部门理应重视。

而从2012—2021的西安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数据看,从2016年开始,新生入学数字呈现快速增长,这意味着对应到从2025年开始,西安的中考报名人数将出现5年左右的快速增长期,对于这种本身而来的更激烈竞争,人们要有心理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2012—2021年西安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数据

02

应该如何限制管理异常“回流”?

通过各种方式落户西安后,中考是“回流生”进入西安高中教育体系的通道。

根据官方定义,中考的全称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检验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水平的考试。此前,我国教育改革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两个考试合并为如今的统一中考,使得中考兼具义务教育总结结业和高中选拔招生两重意义。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一般情况下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应本着就近原则,在其户籍所在地学校入学。若是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适龄儿童、少年是允许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且与具有当地户籍的适龄儿童或少年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依照《义务教育法》和《教育法》相关规定,户籍是义务教育阶段各级政府教育管理的基础条件,由于中考兼具义务教育和高中选拔双重意义,对于已经落户具有本地户籍的“回流生”人群来说,很难在法律上限制其参加中考——更何况,“回流生”现象是教育问题,却又不仅只是教育政策问题。

参照其他地市防范考生异常流入的具体做法,大体可以分以下几种思路:

其一是对落户条件进行限制,提高落户门槛,典型的做法是北京,在此无需详述。

其二是对落户户籍和中考通道进行分类,间接提高落户参加中考的门槛和成本,比如天津市就规定不具备天津市常住户口和蓝印户口的考生在中考志愿填报过程中不得填报普通高中志愿,只能填报各类中职学校志愿。这意味着集体户籍考生在天津不能参与普通高中录取,而对应的解决方案是买房、缴纳社保完成落户。后来的实践证明,天津的措施效果并不明显。

其三是通过对高考报名设置条件进行限制,比如新疆就对非本地常住户籍人口的高考报名做出了额外限制:

对于来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包括外地户口和本地集体户口),初三年级及普通高中阶段在疆连续实际就读四年并有四年完整学籍,其父亲或母亲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疆有合法职业及四年居住证明,有在疆社保缴费记录或纳税证明,允许其报考区内外高职(专科)院校(专业);从初二年级开始连续实际就读五年的,允许其报考区内本科院校(专业)和区内外高职(专科)院校(专业);从初一年级开始连续实际就读六年的,可以报名参加普通高考。

03

如何实现“权责对等”的公共教育体系?

河南“回流生”现象本质上是西安高等教育资源优势的体现。西安985、211等高等院校云集,对本地招生数量具备一定倾斜,加之陕西人口相对较少,对于以211等普通大学为升学目的的家庭来说,具备天然的吸引力。

基于地区教育资源不公,同一套卷子下陕西和河南考生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造就了如今的河南“回流生”产业链的出现。许多中介机构参与其中,甚至在河南一些中学也出现了体系性的做法,有些学校甚至会以和陕西的合作班为招生噱头,吸引学生报考,比如《河南经济报周口新闻》去年曾报道三门峡高新一中的中考捷报,很明确的写道:

“参加河南中考、陕西中考、青海中考的考生中考成绩全线飘红,全体中考生成绩合格率和高中达线率均接近100%”。其中,三门峡高新一中初中部由跨省交流班(以陕西学籍学生为主)和河南班两种班型组成。为了让河南考生适应陕西中考,学校还专门组织了教学团队,模拟考试甚至和陕西省保持一致。

不只是三门峡高新一中有陕西班,灵宝外国语公众号发布过多篇推送,文章中写明该学校为民办寄宿学校,2019年开办,直到2022年在校学生有1700人,教职工共230余人,学校开设面向初中阶段的全日制七、八、九年级“陕西课程班”,毕业班学生的成绩优异。

更有秦学伊顿补习学校、英泰补习学校等以高考补习名义设置的学校,不仅常态化违规录取高一高二学生,成为“隐形全日制高中”,近年竟然跨学科进入初中学段,涉足“回流生生意,助推了这种风气的蔓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2023年 西安部分中考成绩数据 | 图源网络

至于相关中介机构的各种宣传和案例,在抖音等社交媒体上更是广为流传。“回流生”现象在往年其实已经引起一定民怨,而在如今教育加速内卷,中考焦虑不断放大的背景下,人们的怨气进一步积累。

这种感受是人之常情。毕竟,孩子们原本的竞争已然如此激烈,外来者的加入和对资源的挤占当然会引起我们的情绪反弹。不过,教育资源的地区性不公平是客观现实,人口流动和户籍流转也是如今的社会常态,我们期待相关部门正视现象,梳理问题出台相关政策,实现“权责对等、梯度赋权”的公共教育体系。

而对于河南省情来说,江苏的案例也可供参照。比如说,多年前江苏高考是公认的“地狱难度”,2018年娄勤俭履新江苏,第一个大动作就是叫停江苏高考方案,通过增大高校招生比例、简化高考方案、推进全国统一卷等措施,造福了江苏考生。同样,对河南而言,增加教育投资、兴办更多更好高中和高校,解决本省教育问题才是正途。有些河南家长对反对回流生的陕西人恶语相加,显得太不厚道,难道不应该首先质询当地教育主管部门?

我们也需要冷静下来,防止这种情绪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化为地域性偏见。毕竟,放在十年、数十年的时代背景看,对于西安市来说,如今多少人们当初莫不是“外地人”?而在如今普遍性的教育焦虑和人们要为子女谋个好出路的心态之中,不管西安人还是河南人,谁又不是不得不被动卷入其中的可怜人呢?

附:西安市教育局《关于今年中考有关情况的说明》

http://edu.xa.gov.cn/xwzx/tzgg/64b65caaf8fd1c1a70353c28.html

近日,部分家长对我市今年中考报名人数及资格等问题提出关切和质疑。市教育局高度重视,现就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近年来,我市普通高中学校招生数量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同步增加。今年全市九年级参加中考103031人,普通高中学校计划招生68852人,职业高中计划招生26952人(不含中专、技校),新增普通高中学位5749个,普通高中录取率达66.83%,高于历届录取水平。加上中专、技校招生人数,全市九年级学生均能够享受高中阶段教育。

今年我市参加中考的九年级考生为具有我市学籍或我市户籍的学生,符合教育部和省市对义务教育的有关规定。103031人通过了我市中考报名资格审查,其中,户籍在我市、学籍不在我市就读(即网传“回流生”)3608人,占全市报名人数的3.5%,网传“回流生4万人”信息严重不实。

我们将认真听取家长关于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严格执行上级教育部门考试招生政策,更好地体现教育的公平公正。

衷心感谢广大市民朋友对西安教育工作的关注和理解。

西安市教育局

2023年7月18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 肉上师 铛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