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报讯(通讯员 白凌燕 师妮)陕西省“三个年”活动开展以来,靖边县红墩界镇始终将高质量项目建设作为稳中求进的重要抓手,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将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以真抓求实干,以实干见实效,为红墩界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夯实基础、强化支撑、提供保障。

重点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今年,该镇紧盯重点项目,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社会民生共建共享等领域发力,聚焦特色产业融合小镇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两矿一厂”建设、景区提档升级,确保全镇重点项目扎实有序推进。

发展壮大制种玉米产业。今年全镇制种玉米种植面积突破2万亩。镇政府引进硕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种、收、销上为农户提供全方位保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果穗烘干项目、增加测土配方设施、延补产业链条,成立劳务输出农民专业合作社保障制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升红墩界镇制种玉米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创建标准化玉米种子红墩界品牌。

发展特色经济林果产业。全镇樱桃种植面积已达1000亩,目前已有400亩挂果,每亩可为农户带来约3.4万元的收益。全镇“金太阳”大杏种植面积达300亩,年均收入产值约800万元。挖掘荒山、地沿、房前屋后的潜力,种植特色“统万蜜杏”540亩,预计两年内挂果,还有葡萄、草莓、酥梨等。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长胜村“一镇一园”杜泊羊养殖项目,通过“政府+支部+集体经济联合社+农户”的模式,采用“五户联保”的方式将1050只杜泊羊分散托养至农户,村集体分5年以“20%+”的比例逐年向村民收回成本,并将收回的资金用于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从而实现“滚雪球”式发展,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大力推进“三变”改革。红墩界镇白城则村的4200亩集中连片的耕地规模已经形成,实现了“一组一田”“多组一田”,村民积极入股村集体合作社,村集体经济与农民收入实现“双赢双增”,走出了土地流转的“白城则模式”。从去年秋收结束至今,该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土地整合、土地流转。截至目前,全镇整合程度率已经达到90%以上。整合后的土地实施规模化、科技化、集约化的种植,大大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增产又增收。截至目前,该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达1.2万亩,占基本农田总面积的65%左右,真正实现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增收。

全力保障两矿一厂一物流,培育工业发展。红墩界煤炭资源富集,工业基础良好,“两矿一厂一物流”的工业格局已基本形成。在县委、县政府的统筹规划下,亿华和兴发两大煤矿开发公司顺利入驻红墩界。从煤矿的前期手续办理、征地协调,到后期开工建设,镇党委政府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办理手续、推进征地事宜,全力为项目入驻做好服务。同时,经过多年的建设,全镇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基本得到破解,项目保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亿华煤矿已于去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现处于稳步的建设阶段;兴发煤矿的前期手续办理程序与土地征收工作同步进行,征地工作也全部完成,现处于搬迁阶段;枣矿电厂有序在建;武隆公司30万千瓦光伏项目前期征地事宜已全部完成;靖东物流园区正常运营。

位于红墩界镇的统万城国家遗址公园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并于今年4月统万城遗址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借助统万城旅游资源优势,该镇将通过发展农家乐、特色果蔬采摘、湿地体验等旅游服务产业,实现以旅游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今年,该镇计划投资800万元,对神树涧千年古柳进行进一步保护与开发,增设景区碑林等配套设施。目前,神树涧的建设项目工程量已过半。该镇将用3至5年时间建成以统万城遗址为中心的无定河沿线观光旅游区。同时,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将庭院经济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打造“两季有花、三季有果”的特色生态经济,发展农文旅融合的全域乡村旅游。

以提升营商环境护航镇域经济

“三个年”活动开展以来,红墩界镇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持续提升驻地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为该镇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成立项目专班,推动项目达产见效。积极打造服务型政府,成立重点项目审批专班、协调保障专班、综合执法专班以及宣传专班,主动对接服务项目推进,当好为企业服务的“管家”和“帮手”。着力打造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的营商环境,对辖区内工业企业的有序作业保驾护航,以更大力度提升营商环境。

筹划三产服务园区,解决企业后顾之忧。借助“两矿一场”等工业企业生活区落户该镇的优势,着力打造三产服务园,在矿企周边建设汽车综合服务区,提供餐饮、休息、车辆停放维修等多项服务;高标准打造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让群众乐享家门口便利服务;强化主动服务意识,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办事效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支撑服务能力,全镇年度计划实施水泥路2.4公里,全力保障企业“轻装”上阵。

加强自身建设,锻造高质量发展新铁军。围绕“两矿一厂”建设和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推进等,选派一批懂经济、善作为的优秀干部人才到项目主战场实践锻炼。通过在干中学、学中干,弥补知识缺陷、能力短板、经验弱项,切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树立“靠实干实绩说话”的鲜明导向,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组织“镇村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实践活动,保护和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以鲜明导向激励干部开拓创新、苦拼实干,努力形成全镇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深化能力作风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

全省“三个年”活动开展以来,红墩界镇始终将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以过硬能力、优良作风、扎实成效,为谱写红墩界镇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聚力赋能。

推行“三帮两亮一落实”机制。常态化开展“三问三访”工作,围绕“问情况、问需求、问建议,访重点、访矛盾、访风险”,主动亮身份、亮职责,组团入户帮困难、帮需求、帮调解。通过边走访、边排查、边解决,全面落实五级五长责任,积极回应群众合理需求,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全面消除风险隐患,切实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双轨并行,精准服务。红墩界镇实行“干部包抓”+“五级五长”双轨并行机制,以“五级五长”网格管理体系为载体,以“多员互动包联共抓”工作内容为抓手,及时精准回应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新需求、新期待,常态化走访化解矛盾纠纷,不断夯实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让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阳光满溢。

织密扎牢制度建设。该镇坚持将健全完善各项制度作为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的重要内容,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落实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对标对表、举一反三、全面排查、持续完善。制定《红墩界镇2023年全面从严治党政治监督、日常监督及各项重点周工作清单》,明确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班子成员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纪实、谈心谈话等制度规定。围绕干部管理等重点工作,修订了《红墩界镇干部管理办法》等文件,进一步织密、扎牢制度“笼子”,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规范运行。

作风效能双抓双促进。探索“四化”工作模式。结合制定涵盖广、信息全的《入户调查信息表》,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将群众的“急难愁盼”变成全镇的“办实事清单”,保障工作有方向、有依据、有效率;工作项目化,以项目管理工作,统筹重点项目建设、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生态建设等当前重点工作,实行事先部署、事中监督、事后问效的方式,全面推进各项工作高效开展;项目清单化,每周党委向各分管领导下《任务提醒清单》,各行业口向各村下发《任务提醒清单》,确保各项任务看得见,摸得着;清单责任化,各项工作划定责任人、说明要求、设定时限,形成党委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包村领导督促抓,最终形成“十个指头弹钢琴”,各项工作统筹推进、齐抓共管的高效局面。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