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

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了10起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其中有一起提到,毕节市农业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站在省农业农村厅《农村户厕入户摸排表》村级调查表基础上,搞层层加码,要求基层在填报调查表的同时,上传户厕整改前后的照片,“痕迹主义”作祟,加重基层负担。毕节市农业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站负责人受到组织处理。

无独有偶,近日“江苏一干部徒手扒井盖排水”的视频引发质疑。有媒体评论称,徒手扒井盖其实不是质疑的重点,真正折射的是对留痕主义的厌烦。文章认为,长期以来,基层工作中总有留痕思维、留“照”传统。有些是做了实事没拍照,又回去补拍,结果进入公众视野里的依旧是摆拍演戏,好事折腾成了坏事;更多的是什么都没做先拍照,结果照片拍了一堆,工作反而草草了事,与工作目标背道而驰。

过度留痕”与“文山会海”一样,都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危害基层的案例,对基层工作的落实、对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本来,农村户厕入户摸排,有利于上级部门准确了解掌握农村厕所改造的现状和进度,以便不断调整优化措施,确保农村厕所改造工作又快又好地推进。为了如实反映农村厕所改造的情况,适当拍照留痕也无可厚非。但不管不顾,“一刀切”地要求基层单位上传户厕整改前后的照片,这无疑就是典型的“痕迹主义”。

熟悉了解农村情况的人都知道,农村群众居住极为分散,一些农户的居住地,甚至需要步行才能到达。毕节市,平均海拔1400米,自然环境条件比较恶劣,多数县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峡谷地貌,峡谷沟渠众多。一些农村群众的居住地特别偏僻,有时候,基层干部一天时间也走访不了几户农家。为了上传户厕整改前后的照片,有的基层干部就至少需要到每一户需要改造厕所的农村群众家两次,改造前去拍照留痕,改造好再去拍照留痕。

拍照留痕虽然辛苦,基层干部苦一点、累一点也能克服。而最让他们有苦难言的,恐怕还是一些农村群众的厕所改造好了,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却没有留下改造前的照片,为了交差,一些基层干部不得不弄虚作假,用张三的旧厕所代替李四的改造前的厕所,以此蒙混过关。

近年来,“痕迹管理”在基层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其优势在于通过保留下来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有效还原干部对工作的落实情况,供日后查证。但如果“痕迹管理”成为“痕迹主义”,事事留痕,不但严重背离了痕迹管理的初衷,也增加了基层负担,更让其中体现出来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广受诟病,饱受质疑。希望借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狠抓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歪风东风,各地深入落实为基层减负工作,狠刹“痕迹主义”,让“痕迹管理”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