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朗朗上口的《二十四节气歌》,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与民俗风尚。

为了更好保护传承“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甘泉路街道依托区科协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在暑期开展系列“亲子科普营”活动,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体验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契机,也对学生爱国情怀、品格塑造和科学态度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

自6月下旬以来,跟随着夏天的脚步,甘泉路街道联手上海励志青年服务中心,举办了立夏、芒种、夏至、小暑等多场主题讲座,将人文与科学有机结合,讲解蕴含在节气中的天文、农业、文学、卫生等知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非遗文化赋予“大思政课”的新内涵,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中旬,两场关于大暑节气的“特种兵式”讲座也如约而至。街道在活动设计上注重青少年的认同感、体验感和获得感,将与节气相关的古典诗词、传统绘画、养生知识、饮食习惯、手工技艺等融汇贯通,突出文化浸润、文明滋养,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单向灌输变成生动活泼的双向奔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大暑的——

国画品鉴了

诗词背诵了

农谚理解了

桌游玩过了

养生知识掌握了

时令美食“享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就是

动手制作环节了

炎炎盛夏,扇子当然是最环保的降温用品,本次活动的任务就是亲子合力画出一把个性化的古典团扇。孩子们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意,用自己的画笔在扇子上描绘出解暑的西瓜、盛开的荷花、无垠的大海等美丽的图画。通过家长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一把把缤纷多彩、妙趣横生的扇子完成了,每个小朋友的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收获的喜悦溢于言表。大家盼望着桑拿天快点过去,相约“立秋”日,再一起来“晒秋”“啃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思政课是在人的灵魂里搭建筑,关键是要在学生心灵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甘泉路街道将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在基层科普工作中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悠久的历史文明融入现代生活,让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代代相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