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7月21日,磕磕绊绊一年多时间,高层发出重磅通知,民营房企的春天终于来了。
一、重磅表态
7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提出31条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所谓民营企业,是所有非公有制企业的统称,具体还划分了多种类型,据统计,5月底,我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达到5092.76万户,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达到92.3%,在全国GDP总量中占比达到了60.5%。在高层公布的重磅文件中提到,民营经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
为何会在今年这个节点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和三年疫情有很大关系。众所周知,在过去三年时间,民营企业遭遇了“冬天”,而且还是“严寒”,不少中小企业主因为资金原因,不得不低价卖房用于企业周转。虽然今年开始我国经济逐渐复苏,但三年来的“伤痕”岂是一朝可以“愈合”,出于“稳经济”的需要,高层果断出手,先后召开多次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并最终发布了重磅文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民营房企
作为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房企也遇到了诸多困难,楼市的持续低迷,与民营房企困局不无关系。
还记得去年的三轮“土拍”,几乎所有进行“土拍”的城市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参与拍地的民营房企明显减少,这种现象延续到了2023上半年,据统计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了7.9%。2023年,民营房企的困难依旧,蓝光集团的最终退市,恒大2.4万亿负债的“负可敌国”,富力、金科等身陷“被申请破产”传闻,这一桩桩一件件,意味着民营房企的“冬天”并未走远。
在这场深度调整中,很多房企都面临着负债和资金风险,房企版“消失的她”正在上演,上半年千亿房企仅剩6家,百亿房企也只有74家。所幸有了“金融16条”的出台,加上“三支箭”的先后落地,民营房企困境有所好转,民营房企拿地积极性有所提高,2023上半年民营房企权益拿地金额占比为34.5%,较去年上半年上升9.6个百分点。上半年销售额排名中,也有3家民营房企冲进了前十,甚至还有1家超过了千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春天来了
民营房企的“冬天”还未走远,高层发布的重磅文件,无疑是给民营房企发出积极信号,或许房企的春天要来了。
土地市场,虽然民营房企拿地积极性有所提高,但上半年参与“土拍”的民营房企占比不足三成,大部分民营房企依然还未重启投资开发。销售业绩,民营房企明显还比不上国企央企,前十也仅有三家。债务压力,民营房企风险依旧,退市有之,裁员有之,这也是房企面临的主要问题,尽管年内到期压力最大的第一季度已经过去,但部分房企下半年债券到期规模仍然较大,第三季度或还会迎来偿债高峰。
下半年以来,高层动作不断,对房地产供给端给予大力支持,7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优化“金融16条”,对相关政策期限予以延期。7月14日,交易商协会召开民营企业融资座谈会,扎实推进“第二支箭”工作开展,持续支持民营房地产和产业类企业债券融资,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加上本次重磅文件的落地,民营房企资金困难有望加速得以缓解,民营房企也将发挥经济排头兵作用,成为为经济向上的重要底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民营房企或将加速走出“寒冬”、迎来“春天”,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