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可谓是无穷无尽,而这次,韦伯望远镜的最新发现给我们带来了关于宇宙起源的令人惊叹的见解。最近,韦伯望远镜在宇宙边界拍摄到了一条长达300万光年的“纤维”,这条纤维由10个早期星系连接而成。

人们常说,天文学实际上就是宇宙的考古学,这句话不无道理。考虑到光速的限制,我们所看到的宇宙越远,就意味着我们正在观察宇宙更早期的时期。例如,距离地球最近的比邻星已经有4.22光年远,这意味着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比邻星4.22年前的样子。宇宙的年龄仅为138亿年,因此,如果我们能够看到超过百亿光年外的星系,基本上就等于看到了宇宙的起源。

韦伯望远镜所拍摄的最新照片正是来自宇宙起源的原始星系。这些照片显示了10个遥远星系在近红外波段的图像,然而,仔细观察后你会发现,这些早期星系似乎连接成了一种类似纤维碎片的结构,总长度高达300万光年。

这10个星系与地球的平均距离大约为130亿光年,它们是宇宙大爆炸后不久诞生的早期星系。因此,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其实是它们约130亿年前的样子。天文学家们相信,这10个星系及其所构成的300万光年纤维在演化了130亿年后,可能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星系团,甚至是超星系团。

有趣的是,我们的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组成的本星系群恰好位于室女座超星系团的内部。而在百亿光年的尺度上,室女座超星系团也呈现出类似纤维网状的结构。回溯到宇宙起源时期,当时尚不丰富的物质形成了恒星和星系后,这些星系逐渐形成了由无数条交织而成的立体网络。这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气体,其中掺杂了星系本体。而这些气体纤维的形成源自早期宇宙物质密度的不均衡。当这些气体纤维以网络的形式连接在一起后,新的恒星和星系就会诞生在这个纤维网络之中,就像葫芦娃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韦伯望远镜此次发现的由10个星系组成的300万光年纤维,证实了宇宙大尺度结构在宇宙早期已经开始逐渐形成和演化的事实。同时,过去20年中对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研究表明,在早期星系的形成过程中,早期的类星体黑洞(超大质量黑洞)扮演了特殊的角色。韦伯望远镜还拍摄到了8个早期的类星体黑洞的照片,它们诞生于宇宙大爆炸后约10亿年左右,也就是128亿年前。尽管当时宇宙中的星系并不多,但这些类星体黑洞的质量却达到了太阳质量的6亿倍到20亿倍之间。

这引发了人们的疑惑,因为在早期宇宙中根本没有足够的物质来形成如此庞大的黑洞。根据理论,形成数十亿倍太阳质量的黑洞需要一个巨型黑洞种子以及周围大量的物质供其吞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天文学家们目前提出的解释是,这些黑洞的种子来自宇宙大爆炸初期的质量积累,它们属于自然形成的黑洞。因此,这些黑洞在最初就具有巨大的质量,吞噬了早期星系后它们的质量更加庞大,并成为宇宙纤维网络结构中的重要节点之一。

结合目前韦伯望远镜的观测结果来看,宇宙大爆炸后产生的早期星系虽然较小,但却拥有数百亿颗恒星。在这种情况下,完全有可能存在第一批文明的出现。然而,我们目前并没有发现任何外星文明的迹象。如果确实有一个文明发展了130亿年,那整个宇宙应该都被他们的活动所充斥。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而现在我们仍在继续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