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国产奇幻电影“重特效、轻内容”的“顽疾”久治不愈,让大家几乎已经对这一类型片失去了信心。所以,乌尔善执导的《封神》三部曲从宣布立项,到前期宣传,头上始终笼罩着被网友唱衰是“烂片”的阴云。本月20号,该作品终于揭开了最后的“面纱”,开始迎接广大观众的检视,或许是因为一开始就把期待值放的很低,大家不仅没有感到“惊吓”,反而还有些小惊喜,豆瓣7.7的开分,足以证明了《封神》并不是毫无可取之处的“工业垃圾”。

颠覆性的“纣王”形象,提升了故事的戏剧张力

作为人人都耳熟能详的“国民神话”,“封神IP”影视化的优势和劣势都十分明显。优势是它的文本传播十分广泛,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价值,哪吒、杨戬、姜子牙等艺术形象自带群众基础。劣势则是该IP人物众多,故事过于复杂且碎片化,需要取舍,一些价值观也已经不适配当代观众的审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意味着如今想要拍摄“封神IP”,“魔改”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这种改编能否抓住观的众眼球,将直接影响内容的成色。目前,从社交平台上的反馈来看,乌尔善版《封神》对原作的一些重新诠释,基本上都获得了观众们的认可。其中最为亮眼的,就是对纣王殷寿和妲己之间的关系,还有对殷寿人设的颠覆性重构。

在原著中,妲己是导致国家倾覆的“红颜祸水”,历史上著名的“妖妃”。而在现代化的语境当中,很多人已经不再认可“男权斗争,让女人来做遮羞布”的腐朽观点,乌尔善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点,选择不再让妲己来背这个“黑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封神》中的妲己只是一只“单纯”的狐妖,意外被殷寿从封印中释放,她出于想要报恩的心态,听命于殷寿,助他一步步登上王位。在殷郊和姬发看来,殷寿渐渐疯狂必是受了狐妖所惑,只要杀掉妲己,一切就会好转,却没有想到最后时刻被揭开的事实真相是如此的残酷,从一开始,弑父杀兄就只是他一个人的主意,妲己只是一个忠诚的执行者,“她哪里是妖孽?她是祥瑞,她能助我成为大王,而你们,统统都可以消失在历史中。”

不得不说,经过这样的改编,殷寿的形象变得更加真实立体,如果说原著中的“纣王”只是一个扁平化的昏君,作用基本上就是推动剧情的工具人,《封神》中的殷寿则更接近一个真实的“王”的形象。

他不仅骁勇善战,操控人心也是一把好手,对权力无限膨胀的欲望,让他变得残忍暴虐,走上了一条必然溃败的不归路,这种不强行降智的反派,可以说提升了整个故事的戏剧张力。

挖掘有共鸣的精神内核,“父子情”触动人心

众所周知,作为一部小说,《封神演义》中存在着大量怪力乱神、血腥恐怖的内容,将一切杀戮的动机和目的归结于“天命”二字,主旨内核陈腐且空洞,就像上文中提到的,很难与当下的普世价值观相契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意味着,想要改好“封神IP”,必须找到一个能够让大部分观众感到共鸣的精神内核植入其中。为此,该片并没有一味的追求“神魔大乱斗”的宏观叙事,而是选择了天然能与观众拉近距离的“父子关系”为切入点。

在《封神》中,殷寿和殷郊、姬昌和姬发两对父子关系仿佛鲜明的对照组,殷寿表面上温情脉脉,其实内里是一名不折不扣的“PUA大师”,他爱权力多过爱孩子,殷郊最终看清了他的真面目与他决裂。姬昌则温和坚韧,从他和姬发重逢时,仅凭着一块玉环就认出了自己的儿子,就说明他给予了儿子足够多的爱,所以他的两个儿子也都继承了他的品格,为了保住姬昌的性命想尽了各种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片中姬昌所说的,“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封神》对父子关系的诠释不是简单的“愚孝”,而是人与人之间由心而发的善意,和对正义与道德的坚持,这种符合当下受众审美的普世情感,无疑会让观众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一直充满代入感,并大受触动。

不过虽然有不少优点,该片在剧情上的缺点也是不可忽视的,作为主角,姬发的人物弧光稍显薄弱,角色的情感逻辑和起承转合都走马观花,缺乏细腻的内心戏刻画,各种转变非常表面化。

几乎是塑造的最细腻的殷寿也没有逃过这个问题,在姬昌说殷寿“弑父杀兄,必遭天谴”时,他大声反驳“那你知道我的父亲是怎么对我的吗”,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在人物十分值得挖掘的前情上戛然而止,未免有些可惜。

视效足够恢弘,却缺乏“想象力”

作为一部“史诗级”的奇幻大片,视觉特效自然是其不可不说的一部分,30亿投资带来的“宏伟壮阔”是肉眼可见的。虽然有些细节还是不够完善,例如结尾处追逐姬发的“石狮子”看起来稍显粗糙,但整体来说,该片仍然可以代表中国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完成《封神》第一部中1700余个特效镜头,导演乌尔善特意成立了自己的特效公司,建立了一整套堪比好莱坞的工业流程。就拿影片开头的冀州大战来说,苍茫雪域中,巨石砸城、箭雨倾盆、雪崩呼啸、蒙面战马腾跃火场等堪称炸裂的画面接踵而来,不断被抬升的压迫感和爽感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牢牢的集中在了大荧幕上,每一帧都能感受到经费在燃烧。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封神》已经将“工业大片”的视觉冲击力拉到了最满,整体看来却还是缺乏一些想象力和新鲜感,不少大场面都让观众感到司空见惯,充满着似曾相识的味道,例如,冀州大战的场景难免让人联想到《权力的游戏》,森林里的戏份又让人仿佛回到了《魔戒》片场。

总而言之,在国产电影工业化水准日新月异的今天,单纯的视觉奇观已经不能让观众再啧啧惊叹了,技术成熟之后,大家更希望能看到以前从未见到过的、更惊艳的东西。例如《流浪地球2》中的太空电梯,它能够征服观众不仅在于运用了天花板级别的特效,更在于大家在观影之前从来没有想过类似的概念能够出现在大荧幕上,其震撼级别自然不能与普通工业化大片同日而语。

《封神》作为国产奇幻电影的里程碑之作,已经向观众证明了该类型并不是只能产出故事薄弱的“烂片”,下一步需要解决的则是,当顶配特效已经不能再直接转化成票房,如何“创新”才能令广大观众感到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