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军事方面也同样如此。近20年来,世界各大军事强国都对武器不断提速,其一是希望在未来战争中打个出其不意;其二则是应对可能爆发的战争危机时,能够快速反击,抢回时间优势的同时,抢占战略空间优势。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高超音速武器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为何军费投入更大的美国在这一点上,反倒会认为中俄有着巨大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回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逆转败局已定的战争,纳粹德国开始尝试研发各种高科技武器,这其中不仅包括了一系列大口径火炮,同时也包括一些高射程火炮。

也正是在试射过程中,德国科学家们发现,长杆炮弹在飞行过程中段具备一定的“迎角”,也就是炮弹几何中心线和炮弹飞行方向的夹角。只要这一角度设置好,炮弹便能在特定密度的大气中滑翔较远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这和高超音速的研发并没有任何联系,可火箭专家桑格尔却突发奇想,是否能够设计出一种惊世骇俗的飞行器,直接越过大西洋进攻美国本土。说干就干,经过桑格尔团队的不断努力,“银鸟”空天轰炸机首次问世,在大气层中不断滑翔,使战机投掷炸弹的作战半径不断增加。只不过受彼时的技术限制,项目仅成功一半便再没有取得较大突破,研发也因此停滞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到1948年,彼时还任职美国陆军上校的钱学森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后发现,只要有足够先进的防热护技术,飞行器不就能在特定高度层中,完成高超音速持续滑翔飞行的作战方案了吗?

从此,钱学森弹道问世,高超音速飞行器也逐渐成为现代常规战略武器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至于美国为何在军费投入更高的前提下,反倒将中俄两国的高超音速武器视为战略威胁,原因也就在于美国的投入重点,略显弱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