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 记者李亚晓 通讯员 胡洋 赵依帆

时下,正是葡萄成熟的季节。走进临渭区葡萄产业园河,甜蜜的气息扑面而来,踏入种植大棚里,只见葡萄已沉甸甸挂满枝头,引人垂涎欲滴。

临渭区是葡萄集中产区,葡萄种植面积26万余亩,年产量40万吨,总产值30亿元,葡萄种植面积居全国县级前列。近年来,通过政府推动,园区引领,科技创新,“临渭葡萄”荣登全国果品榜第49位,品牌价值超20亿元,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良好态势,全区葡萄产业欣欣向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优化产业链条 让标准化生产加快步伐

为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和保护,临渭区打造了集生产、示范、科研、文旅结合的渭南葡萄产业园,园区内有高标准葡萄示范基地3000亩、葡萄博览园内品种2000余个、20000平米智能玻璃温室、育苗工厂、鱼菜共生基地、农业智慧控制中心、万米葡萄长廊、三贤酒庄、冷链物流交易中心等,形成了以葡萄生产、技术、物资、销售等系列化服务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链。

临渭区还不断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把农民嵌入产业链,真正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葡萄产业作为渭北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有50多个葡萄种植专业村,百亩以上的科技示范园达到50余个,千亩以上的葡萄种植户20个,万亩以上6个,15万群众依靠葡萄产业致富,临渭葡萄真正结成了“致富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挥科技引领 让智慧种植赋能新发展

“现在棚里的温度湿度都不用管,全是智慧中心电脑控制调节,不仅节省了劳力,还提高了葡萄产量和品质。”葡萄种植户张学香高兴地说到。园区与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引进设施栽培、配方施肥、节水灌溉、葡萄避雨栽培等技术,应用关键性新技术30多项。园区建设的智慧农业控制中心,集成了实时监控中心、设施环境调控系统、水肥(药)管理系统、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与品牌保护系统,是自动监管葡萄生长全过程的设施栽培管控平台,不仅可以对设施大棚的温度、湿度等生产环境参数和现场视频图像进行实时和定时采集、分析、处理,直观地了解葡萄生长状况,还可以对大棚通风窗、喷滴灌等执行设备进行自动控制,智能调控温度、光照、水分、养分等环境指标。水肥一体化设施,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和土地利用率,高于传统方式1.7倍,“数字电子防伪标签”,还可直接获取该产品的溯源信息并进行品牌验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新延链补链 让优质子产品提档升级

作为全国最大的鲜食葡萄基地,临渭葡萄早中晚熟品种有200多个,果皮薄、果肉厚,含有矿物质钙、钾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高品质的果实也为临渭葡萄二三产业链提供了强硬支撑,产业园区内三贤酒庄的建立不仅拓展了本区域的葡萄产业链,也标志着临渭区葡萄产业由农业种植向工业加工方向的转变。目前,酒庄开发出的葡萄酒、葡萄酵素、葡萄醋等精深加工产品26种,已成为集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葡萄酒文化旅游、绿色餐饮、休闲垂钓为一体的“关中第一酒庄”。

同时,临渭区还推进文旅融合,聚焦打造关中最美葡萄景观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万亩的葡萄景观长廊,更是让每年葡萄藤下的新婚合照成为了靓丽风景。目前,临渭葡萄已初步形成了一产设施标准化、二产加工现代化、三产业态专业化的葡萄全产业链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增强品牌意识 让绿色化销售蒸蒸日上

近年来,临渭区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参加了中国果业品牌大会、杨凌农高会等农产品推介会,提高临渭葡萄品牌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征集创作了“香飘君心处”临渭葡萄形象歌曲,唱响了“临渭葡萄一年四季好味道”品牌,促进了临渭葡萄产业升级发展。

由于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临渭区先后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葡萄之乡”,被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确定为“综合示范基地”等。下一步,临渭区将深耕细做全农业产业链,持续引发展活水融入产业振兴,把产业链延长和融入到现代产业发展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