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出新歌了,《罗刹海市》的歌词,一听笑断人场,二听颇费思量,三听直叫人拍案而起,绝啊! 那马户不知道它是一头驴,那又鸟不知它是一只鸡,勾栏从来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

沉寂十余年,一出手就是王炸,炸的人里嫩外焦。我今天不知听了多少遍,听得酣畅淋漓,心里舒服到了极点。

网上好事者众多,直接对歌词来了个对号入座。马户指的是某某男歌星,又鸟说的又是某某女星,未出声先转腚又是指啥事情,总之是个个说得眉飞色舞,大有于我有戚戚焉之感。

对于《罗刹海市》的歌词是否影射某某,除非刀郎自己承认,我们这些外人不好随便置喙。但这歌词确实是妙啊,嬉笑怒骂之间把某些人的画皮剥得一干二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些人指的是哪些人?就是哪些趋炎附势,毫无底线之徒。

《大腕》里,彪哥趴在泰勒的“遗体”上,掏出一瓶钙片泣不成声:“我们中国文艺界都补过钙了,就差给美国文艺界补钙了,我来晚了啊,就差一步了……”

要不是彪哥已经归西,我忍不住要骂一声:“好你个付彪,中国文艺界什么时候补过钙?”

文艺界要补过钙会这样毫无风骨,无耻成性?

我最讨厌的就是参加有所谓“文化人”参加的饭局。一个个没见过啥拿的出手的作品,就喜欢装那啥。在一般人面前趾高气昂装大师,眼珠子朝天不正眼看人,见了某个领导点头哈腰像条狗,恨不得趴在地上帮人舔净鞋上的会。领导要正眼看他一眼,握个手,马上就成为了饭桌上炫耀的资本:“某部长,某市长很欣赏我。”

个个削尖脑袋混什么协会主席副主席,进一步就是什么代表委员之类。游走于权贵、富商之间,至于能让人记得的作品,好心都没有。

也不仅仅是文艺界吧,所谓学术界也是一路货色。所谓的学术就是观风,博流量,脸皮之厚让人咋舌。司马夹头也就算了,就是个笑料,这两天又冒出个吴小平,前几年还大谈“民营经济已完成历史使命应该离场”,这几天一看风向不对,马上对民营经济大唱赞歌,完全不知道廉耻为何物。

异史氏蒲松龄说:装出一副虚假的面孔去迎合,人情与鬼无异。

一群马户和又鸟……

敬请关注,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