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不断普及、内镜技术日益提高,肠道息肉性病变检出率也明显增加。有些人对肠息肉缺乏了解,查出肠息肉后很是恐慌,也有人对是否切除十分纠结。

“肠息肉是消化系统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与肠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肠息肉分为腺瘤性息肉与非腺瘤性息肉两大类。”北京市隆福医院肛肠科主治医师吴桂喜介绍,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混合腺瘤,具有易癌变倾向,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就属于此类;非腺瘤性息肉包括错构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一般无癌变倾向。

北京世纪坛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樊庆曾提醒,一旦发现肠息肉,大都建议尽早切除,以防癌变。“70%-80%的结直肠恶性肿瘤甚至更高比例,都是从结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林奇综合征都是常见的遗传性结肠癌易感因素。”樊庆指出,高危人群,如一级亲属或者二级亲属里有已经确诊结直肠恶性肿瘤或发生过肠息肉,最好定期做检查;40岁以上,不管有没有结直肠肿瘤家族史,每年至少应该有1次肠镜检查。

“预防肠息肉的秘诀十分简单,就是常吃碱性食物,防止酸性废物的累积。”中日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孟凡强曾表示,酸化的体液环境,是正常细胞突变的肥沃土壤,调整体液酸碱平衡,是预防细胞增生和突变的有效途径。

孟凡强还提醒,烟和酒都是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日常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老年人、身体体质较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可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生活工作中,要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注意劳逸结合,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中医认为压力会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会导致精神紧张,从而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