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权威媒体的一篇标题为《将算力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的文章引发网友广泛热议。

文章表示,要在顶层设计上强化算力资源统筹调度,持续优化算力布局,不断提高算力利用效能;在产业链方面不断完善算力产业生态,多方共建、协同匹配,加速培育算力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加快绿色算力发展布局,让算力基础设施能耗降下来。

总而言之一句话,中国要打造一张满足各类应用需求的算力网,要让算力像水电一样随取随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造“算力”一张网

众所周知,算力被视为继热力、电力之后新的生产力,之所以算力被视为生产力,因其能释放数据要素的创新活力,赋能各行各业。

尤其ChatGPT的出现让“算力网络”这一概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各国战略布局的重点,算力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一方面,算力已经成为“硬通货”,现阶段投入商用的大模型参数量基本在千亿级,而训练千亿参数、万亿参数的模型,必不可少的就是算力。

另一方面,算力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在以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为特征的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全球数据总量和算力规模继续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根据国家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1年全球数据总产量67ZB,近三年平均增速超过26%。基础算力、智能算力、超算算力都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算力至关重要,但中国算力发展却面临不小挑战。一直以来,美国通过限制中国企业使用云计算服务和高端芯片的出口不断对我国进行挤压,企图让中国的算力尤其在智能算力方面永远落后于美国。

毕竟谁能抢占并利用好这一资源,就有更大的可能性在这场生产力变革中展现出巨大的滚雪球效应,成为第一波红利获得者。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仅要尽快突破算力网络关键核心技术,更要找到适合自身国情的算力网络发展路径。

而想要将算力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就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推动算力的发展和转化,以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BAT”拥有超“算力”

尽管美国打压带来了重重挑战,但是我国算力规模持续提升,在日前召开的2023中国算力(基础设施)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数据表示,我国算力总规模居全球第二,保持30%左右的年增长率,新增算力设施中智能算力占比过半,成为算力增长的新引擎。

同时,我国算力布局不断优化,中西部算力设施占全国比例提升至39%,围绕算力枢纽节点建设百余条干线光缆,网络通达能力有效提升。

据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发布《“普慧”算力开启新计算时代》报告预测,到2025年,中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将不低于4.4万亿元,成为与新能源汽车比肩的超万亿级高潜力赛道,若将视野扩大到算力关联产业,规模可达24万亿元。

算力有望崛起成为国家数字经济蓝图中继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业之后的又一超级赛道。不过,由于美国高端人工智能芯片禁售,我国若要满足如此庞大的算力需求,主流云计算厂商阿里、腾讯显然在算力方面有着更强的实力。

据了解,2023年阿里云将推出一款更接近云计算终极形态的算力产品,这款被命名为通用Universal实例的产品进一步屏蔽了传统IT的硬件参数,让数据中心真正成为一台超级计算机,为中小企业和开发者提供普惠的算力。

腾讯也在加速投入自研算力底座,目前,腾讯已经在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核心软硬件领域进行了大规模自研实践,自研算力底座已经初具规模。

最近,腾讯云发布新一代HCC(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Cluster)高性能计算集群。

该集群采用腾讯云星星海自研服务器,国内首发搭载英伟达最新代次H800 GPU,服务器之间采用业界最高的3.2T超高互联带宽,为大模型训练、自动驾驶、科学计算等提供高性能、高带宽和低延迟的集群算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百度也在算力上未雨绸缪,多年以来,百度一直是“新基建”的主力之一,并规划2030年百度智能云服务器数量超500万台。

更为重要的是,百度在山西阳泉、江苏盐城等地建设智算中心;其中,百度阳泉智算中心是亚洲最大单体智算中心,建设规模为4 EFLOPS(每秒400亿亿次浮点运算)AI算力,可满足各行业超大规模AI计算需求。

新计算时代,大国和大企业主导的算力竞争将愈演愈烈,而在全球算力供给告急的情况下,中国算力发展正迎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