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7月25日消息(记者韩雨晨 周思杨)进入七月下旬,北方“七下八上”的主汛期正式拉开帷幕。天津市降水过程也明显增多。目前,天津市应急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压实防汛主体责任,对重点区域制定“一处一预案”,全力保障天津市安全平稳度汛。

“在汛期之前,我们主要强化预案措施,修订完善中心城区防汛预案等5个预案,完善中心城区应急响应机制。”天津市排水管理事务中心(以下简称“排管中心”)调度科科员宋悦说道。据悉,排管中心在汛期之前,对排水管道、泵站进水前池等进行全面疏通和掏挖,增强排水能力。此外,排管中心对大型移动泵车及各类移动设备、抢险设备、应急发电机组进行全面养护维护,确保物资充实。

针对20处易积水地区和14处易积水地道,排管中心在接到气象台的雨情预警后,第一时间落实预案措施,将设备预置到现场,同时人员也会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应急排水,上游地区泵站也会加强运行,全力排除地区积水。“我们力争能够在大雨雨后2小时、暴雨雨后5小时内排除地区积水。”宋悦表示。

2023年,天津调整完善全市防汛抗旱组织体系,在逐级压实市、区、乡镇、村“行政、管理、技术”四级三类责任人6074名的基础上,重点推动各村落实“锣长”6690名,“锣长”在风险来临前上门叫应,提醒村民及时避险。依托应急指挥救援平台,天津整合25个委办局防汛一线数据信息250余类、视频监控13余万路,构建权威高效的指挥体系。

“天津市防办的指挥大厅,建立了气象雷达云图、数据监控、视频监控以及和各委办局、区县的视频会商直连系统,我们能够和气象、水务、城管、公安、交通、电力等各部门实时会商,实时掌握着天津市的雨情、水情、工程运行、险情等的实际情况,便于统一指挥调度。”天津市应急管理局灾害救援处副处长张东方告诉记者。

据了解,汛前,天津市组织有关市防指成员组建10个检查组,持续监督检查度汛措施落实到位,并储备3.8亿元可调可用物资,各区在沿河镇村、易积水片区等259个重点部位预置排水抢险等58种物资,增强一线物资保障能力。

张东方介绍说,针对全市7处河道险工险段、21座水库、13个蓄滞洪区、20处中心城区易积水片、14个防潮责任片、31个受山洪威胁村庄、24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儿等350处薄弱环节,天津市防办已统筹各相关部门逐一制定了“一处一预案”等26类方案机制,落实了责任人、队伍和物资等措施,提升精准防范、科学指挥、快速处置工作水平,为天津市平稳度汛奠定坚实基础。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