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刘博伟 袁利杰
前几日,一位老先生在妻子的陪伴下,愁容满面地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
老人家满脸的懊悔,嘴里不停地嘟囔着,就因为嘴馋多吃了几块油饼,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肚大如鼓、胀得难受,间断呕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患者自述:已经好几天没有吃饭了,去了多家医院,各种方法都用了,但是效果不好。
他究竟是得了什么病?
看着巨大如鼓的腹部,我们先按照消化内科梁宝松主任的“九问九思”套路走一遍。(具体思路放在文末)
腹胀分为:气胀;水胀;肿块胀和功能性的感觉胀。气胀是指的肠道内积气和腹腔内积气;水胀是指的腹腔积液;肿块胀是指腹腔内生长了肿瘤或者正常的器官病理性增大;胀可能是功能性心理性问题。
经过体检,没有移动性浊音,没有触及肿块和增大的脏器,排除了水胀和肿块胀,就剩下气胀和感觉胀了。
再鉴别,没有肝脏浊音界改变,不是腹腔内积气,应该是肠道内气体增加。

02

进一步了解病情后得知,老先生在2个月前做了结肠切除手术,可能手术后存在肠粘连,也可能存在手术后肠道运动功能障碍,这次是因为进食油腻的不易消化的食物,造成了肠梗阻。
该怎么办?通常肠梗阻的第一步治疗就是胃肠减压,也就是通过鼻子下个胃管,外接持续吸引。
可是,患者的梗阻部位偏低,单纯方法的减压效果不好。

如果使用灌肠治疗,病变又太高,灌不到梗阻的部位;如果手术,不光是老人家不愿意,光是老人这么差的体质,手术危险就增加了不少。

经过团队评估患者的情况和讨论,决定为患者置入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来进行小肠减压。
管子置入后,老先生目睹着管子从体外每天一点点地自动进入他的身体,直说:“这么神奇?又没有东西牵引,这管子竟然会自己往里钻,太神奇了!”
几天时间,通过管子引流出的东西竟然有3000多毫升。肠梗阻解除了,患者肚子不胀了、小了、也不疼了,又可以吃饭了!
患者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03

这究竟是根什么样的导管,竟然有这么神奇的魔力?
小肠梗阻是肠梗阻治疗中的难题,由于其位于肠道的中间,且小肠比较长(长达6米),很多治疗方法如胃肠减压和灌肠效果都比较差。这种经鼻型肠梗阻治疗导管,全长3米,头端有前导子和气囊。
肠梗阻导管从鼻腔插入,在胃镜引导下,放入空肠起始部,然后给前球囊注水充盈。置入后肠梗阻导管外接负压吸引器引流,内部前端借助肠蠕动和重锤作用,慢慢地向小肠肛侧滑动,逐渐到达梗阻的部位,直接抽吸肠内容物,迅速降低肠腔内的压力,消除肠管水肿,缓解梗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从而达到积极排除梗阻的目的。
通过这次内镜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的尝试,我们认为这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治疗措施,具有微创、安全、有效且手术过程不是太复杂的特点,可以在临床工作中能够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

04

腹痛问诊的九问九思

九问就是问诊九条:

1.原因诱因;2.部位;3.性质;4.程度;5.发生时间;6.持续时间;7.放射情况;8.伴随状况;9.缓解方法。

九思即逻辑思维的九条:

1.局部脏器的疾病;2.临近脏器的疾病;3.远处脏器的放射痛;4.皮肤和全身病;5.主动脉夹层和少见病;6.伴发热优先考虑外科病;7.急性发作优先考虑外科病;8.先考虑器质性疾病再考虑功能性疾病;9.先一元论再多元论。

(感谢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梁宝松教授的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