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渭南日报 记者 刘雪妮

盛夏时节,走进临渭区三张镇岳家村,村子周边尽是郁郁葱葱的猕猴桃园,一颗颗猕猴桃挂在枝头,甚是抢眼。

刘建卫家的25亩猕猴桃园也坐落其中,走近他家园子,农家肥的味道直往鼻子里窜。“桃子正在膨大期,前几天刚刚给园子补了营养,希望今年品质比去年更好,争取卖个好价钱。”

刘建卫前些年一直在外做工程,家里的几亩地从种小麦、玉米到改栽猕猴桃,他都没咋上过心。后来,在外干工程不太顺利,刘建卫在家待的时间多了,在猕猴桃园的劳作中,在与父母、乡邻闲聊间,突然有了种植的想法。“紧盯猕猴桃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努力让品种多样化、管理科学化、种植规模化,通过农业打开一片新天地。”

说干就干,刘建卫很快着手流转土地,栽植翠香、瑞玉等市场前景较好的新品种猕猴桃,把自家的猕猴桃种植面积扩大到了25亩。

虽然父母种了大半辈子地,但幸运的是两位老人并不墨守成规。于是,刘建卫顺利掌握了自家猕猴桃园经营管理主动权。他将原来的伞形树改成了一杆两蔓型,确保果园通风透光;把农家肥和有机肥作为果园肥料主体,并尝试进行配方施肥;在园子里安装喷灌设施,节省人力的同时确保灌溉效果……

经过一番努力,这几年刘建卫家的猕猴桃品质不错,早早就被客商争相预定。“我现在只有5亩徐香猕猴桃在盛果期,其他的才少量挂果。今年看这长势,我估计价格应该下不了3元钱。”刘建卫还告诉记者,去年他还注册了家庭农场,种猕猴桃就是自己今后的事业,“现在种植方式我认为还可以,但销售模式还得依靠客商上门,如果能让销售方式多元化,种猕猴桃的效益肯定会更好。”

销售在刘建卫那里是短板,但同村的王小雁在这方面却早已实现突破,每年自家的果子经电商销售就达一半以上。

王小雁家栽植猕猴桃也有六七年了。为了管好这几亩园子,她一天中大多数时间都在地里,除草、掰芽子、施肥、浇水……为了种出高品质的猕猴桃,她积极向周边管理技术好的群众学,并通过网络平台更新理念,开阔眼界。

慢慢地,王小雁的付出有了回报,猕猴桃树被她养得枝干茁壮、叶片肥厚油亮,每年树上的猕猴桃个头大,口感好,商品率极高。

下了那么大苦,种出这么好的果子,在销售上自己能掌握主动权就好了。有了这个想法后,王小雁尝试进行网上销售,一单、十单、几百几千单……她的网络销售量不断增加,回头客也越来越多。“去年家里的猕猴桃一大半都是通过电商渠道销售的,每箱10斤,一箱销售价格在90~100元。刨去快递费,每斤单价咋都在6~7元,比客商收购每斤3元的价格翻了一番。”

王小雁说电商销售让她家种猕猴桃的收入高了不少。“但要留住更多回头客,保证品质是重中之重。今后我会继续学习更新管理技术,争取让家里的果子品质稳定提升,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能吃到好吃、健康的猕猴桃。”王小雁如是说。

岳家村党总支书记邢争校介绍,岳家村土地面积2800余亩,在区上和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帮助下,村里在保证粮食种植的同时,大力发展猕猴桃、黄花菜、花椒等产业,主导产业猕猴桃的种植面积目前已达1200亩以上,去年人均纯收入12000余元。这几年看着村上产业发展得好,不少年轻人也纷纷回来创业,给岳家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后,村上还会想办法争取更多项目资金,大力支持猕猴桃产业发展,让群众依靠猕猴桃过上富足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