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名的朝代,这似乎是非常强盛的朝代,武力值爆表,盛世繁华,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唐朝历史上却多次发生动乱,都城长安数次被占,唐朝的好几的皇帝都曾出逃长安。

唐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朝

安史之乱后,公元756年,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在获得了北方边塞的朔方军的支持后,太子李亨与唐玄宗分道扬镳,北上灵武。公元763年,趁唐军正在对付安史叛军之际,吐蕃兵突袭长安,唐代宗仓皇逃到陕州(现河南三门峡)。公元783年,发生了“泾原兵变”,叛兵攻陷长安,唐德宗仓皇出逃至奉天(今陕西乾县)。

安史之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史之乱

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一路所向披靡,直逼长安,唐僖宗匆忙逃往了四川。公元885年,唐僖宗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长安,不久,他又因宠信宦官,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与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联手攻下了长安,唐僖宗与宦官一块逃到了凤翔(现陕西宝鸡)。唐僖宗的弟弟唐昭宗也曾出逃长安。

黄巢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巢起义

从以上可以看出,如果长安被攻陷,唐朝的皇帝们只有两次去了四川,其余的基本还在陕西这一地带打转,关中平原是大唐皇室的“老巢”,隋唐就是由关陇贵族建立的,这里是他们的根据地。相比于其他这几次动乱,安史之乱和黄巢之乱堪称大动乱,其他这几次只能算是小动乱。
神策军,它是唐朝中后期中央北衙禁军的主力,是直属于唐朝朝廷的野战部队,总兵力约为15万。神策军分屯在京师、畿内与关中要塞之地。在安史之乱以后小的动乱中,唐朝皇帝依靠神策军基本能够化险为夷,所以,他们也不用跑很远,像奉天(今陕西乾县)、陕州(现河南三门峡)等均是神策军的驻防之地。
唐朝设立藩镇最初的目的其实就保卫自身的安全,唐玄宗为防止边地胡人武装,便大力扩充军镇,设立节度使,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时称天宝十节度。
在安史之乱后到黄巢起义前,也就是唐朝后半段的大部分时间里,大部分藩镇其实并没有割据,依然受唐中央控制,地方节度使不能世袭,依然由唐朝中央决定,只有极个别藩镇割据。这其中,神策军应该起到了重要的威慑作用,唐文宗曾说:“左右神策军,天子护军也,每年有十万军。自古君王,频有臣叛之难,唯置此军以来,无人敢夺国宝。”

藩镇割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以后,局势陡转直下,李唐皇室大权旁落,无力控制藩镇,大部分藩镇的节度使开始走向世袭,907年藩镇将领朱温篡唐,唐朝灭亡。
为什么说安史之乱和黄巢之乱是大动乱呢?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很多地方“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损失了大概有3000多万人口,大唐盛世戛然而止。黄巢起义 (878年—884年 )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一场农民起义,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在这两次大事件中,唐朝的皇帝为什么往四川跑?有具体的原因,比如在安史之乱中,长安以东为叛军控制,不能往东跑,江南虽然没有被叛军所控,但路途遥远,在逃亡途中容易发生意外。在今陕西、四川以及江淮以南的藩镇大多数服从唐朝中央。
除了具体原因,更重要的原因似乎在于巴蜀之地的特殊性和它对中国的重要性。
武王伐纣后,周武王分封姬姓周王族宗亲于巴国,战国时期,巴国的疆域大概包括了四川盆地东部、湖北恩施等地区。公元前316年,巴国被秦国所灭。公元前316年,趁古蜀国与苴国、巴国交战之际,秦国灭掉了古蜀国。此后,巴蜀之地被纳入了秦国秦国的郡县体制。

巴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蜀

在中国,巴蜀之地所在的四川盆地似乎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地理上的“易守难攻”,二是“富饶”。
先看“易守难攻”:陆路方面:四川盆地的封闭性特别高,甚至可以说是几乎完全封闭的,四川盆地是由海拔一到三千米的连结山脉环绕,北边是米仓山、大巴山,西边是大雪山、岷山、邛崃山,南边是大凉山、大娄山,东边是巫山,这些山脉互相连结。

四川盆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盆地

盆地边缘的相连山脉山势很陡,有河流的山谷呈现“V”型,岭谷落差很大,地表崎岖,所以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
水路方面:四川盆地同样具有很严重的封闭性,嘉陵江、沱江、岷江等川水大体沿着西北东南方向注入到长江,经过长江巫峡流出。
在古代,通往巴蜀之地的路线主要在北面和东面两个方向,北面主要就是从关中翻越秦岭到汉中,从汉中翻越大巴山四川盆地,东面就是沿着长江逆流而上穿过三峡进入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盆地

再看“富饶”:四川盆地面积约为26万平方公里,其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由于周围是群山的环绕,这里比同维度地区的气温要高一些。四川盆地不仅在于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丰富,更在于耕地广布,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四川盆地是红层盆地,钾、磷、钙等含量丰富的紫色土壤分布广泛,土地肥沃。四川盆地底自西向东分为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

四川盆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盆地

由沱江、岷江等冲积而成的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如今川渝两地的大部分人口都是位于四川盆地,川渝两地总人口超过一个亿,这里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
从古至今,巴蜀之地在中国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公元前316年,秦国在夺取蜀地,此后,蜀地成为了秦国的粮仓,为之后的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东汉末年,刘备正是在夺得蜀地后才奠定了其三分天下的底气和基础。每逢乱世,巴蜀之地往往有割据政权,如果从巴蜀之地往外扩张,其实也需要一定的跳板,诸葛亮为什么能数次北伐伐魏,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蜀国控制了汉中这块战略跳板,蜀汉为什么不讨伐东吴?一方面,在魏蜀吴中,曹魏实力第一,东吴第二,蜀汉实力最弱,老二联合老三对付老一,蜀汉与东吴是盟友,另一方面似乎也在于蜀汉在彻底丢掉荆州后,失去了东进的战略跳板。

三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国
诸葛亮北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葛亮北伐

唐朝是由关陇贵族建立的朝代,唐政权的根据地和大本营是关中之地,其南面的富饶的汉中盆地是关中地区的一个后方基地,而面积更为广阔的巴蜀之地则是关中地区的另一个天然大后方,巴蜀之地气候湿润,人口稠密,农业发达,在地势上又易守难攻。当唐朝的皇帝们面临小的动乱时,他们可以跑到除了长安以外的其他关中之地或者关中周边地区,寻求神策军的庇护,上述地方是唐朝中央禁军主力野战军神策军的布防地区。

四川盆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盆地

而当面临大的动乱时,跑向蜀地则最为稳妥,比如在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逼近长安,唐僖宗先是跑到了汉中,又从汉中逃到了四川,他在四川整整待了4年,期间,指挥各地藩镇节度使对黄巢起义军进行打击。
“四川不灭,中国不亡”的说法似乎还有一定道理的,四川盆地就是中国具备宽广战略纵深的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