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每天都要到分管的网格小区走一走、转一转、看一看,跟小区的群众聊聊家长里短,拉拉家常,了解群众遇到什么困难?需要社区、街道做些什么?”日前,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西市街道渡口社区专职网格员蔡奇宏在全区推进“大抓基层年”活动暨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工作现场会上袒露心声,阐述自己每天怎么殚精竭虑为社区群众想办法、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做法。这是该区以党建为引领,下沉党员干部、网格员、社区民警、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等多方力量开展“全覆盖”摸排群众矛盾纠纷,防范“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确保区域范围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实际举措。

年初以来,该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始终以化解矛盾纠纷为牵引,围绕“访民情、解民困,万名干部进万家”主题,锚定“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目标,充分调动全区万余名党员干部模范带头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力实施“为民服务在身边”“社会治理一体化”“风险隐患大化解”行动,常态化开展政法干部下基层、访民情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活动,推动党员干部、网格员、社区民警、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等多方力量下沉基层一线,展开“走进群众家门、感知群众家事、解决群众困难、温暖群众心窝”系列为民服务工作,深入群众当中联系服务群众,密切干群关系,虚心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永远保持党员干部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血肉联系,不断巩固干部作风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资源下沉到基层、工作落实到基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就地能化解”,提升全区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信州。同时,成立“大抓基层年”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和“万名干部进万家”工作调度专班,对所属工作进行分层剖解,制作任务清单,将工作责任细化到人,具体到事,形成全区上下“工作有人管、任务有人做、责任有人扛、事情有人干”的良好工作氛围。持续完善“县级领导包乡、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长效机制,实打实摸准辖区内的老人小孩、伤残人士、常住人口、流动人员存在的“急难愁盼”思想脉搏,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策”等方式,面对面收集群众线上线下的意见建议,及时上接天线,下通民生社情,将群众与群众、群众与社区(村组)之间的矛盾纠纷,化解在第一时间或最初的萌芽状态,对于无法解决的棘手问题,积极协调上级职能部门的专业力量予以尽快解决,并且做好群众的心理疏导和情绪宣泄工作,防止矛盾激化、问题扩大,构建起居住场地舒适、邻里和睦、生活融洽、群众安乐的集体生活环境。

“小区旁边的马路上,有几个窨井盖子,每当车子经过就会发出‘哐当——哐当’声,白天影响倒不明显,夜里声响就很大,住在周边的住户很难睡个安稳觉,麻烦社区能不能协调维修或者更换一下井盖……”家住北门街道东都花园的徐乾光在社区工作群里@社区党委书记林强,建议维修更换小区旁边的路上窨井盖,避免井盖声吵到住户夜里休息问题。两天后,林强在社区群里@徐乾光,回复窨井盖异响一事,已协调城管部门的市政建设中心,对松动的井盖加设橡胶垫,响声已消除。

“围绕群众需求,合心合力合拍搭建群众和党员干部的沟通渠道,推动为民服务工作更接地气、更加紧密,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工作水平,推动群众诉求问题得到最大化的关爱和解决,实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闭环处理。”信州区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徐康饶介绍,群众利益无小事,为民服务无止境。区委、区政府自始至终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急切的小事做起,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全区131个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开展“365天服务不打烊”活动,张贴每日值班表,方便群众随时随地能找到人、办成事。

“网格化治理工作,更多的是主动上门服务,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要把网格当作自己的家,把网格的居民当作自己的家人,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拉近关系,通过和群众以心交心、以心换心,让‘邻里’变‘家里’,‘邻人’变为‘家人’。”西市街道河中巷社区专职网格员杨耀政,谈到自己担负的网格员工作深有感触,颇具心得。

如今,在该区,依托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综治中心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积极吸纳并引导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卫生清扫员、城管队员为主的402名移动网格员等新兴力量参与社会治理、融入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开展各类法治宣传和科普文化活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软实力,开展普法、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宣传,共同构筑起“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乡基层治理标准化”一体建设。(李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