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富康,作为老三样的其中之一,可以说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其他老三样里的捷达和桑塔纳咱们之前都已经分享过了,本期百科跟随大象ELV一同来看看这富康的历史。

30多年前的时代背景

不少80后刚出生的年代汽车算是个稀罕物件,尤其是轿车,不像如今的汽车市场内卷得要死。当年的汽车贵不说,可选择的车型也不多,那时候能开上个小面包车就算是富裕户了,在路上看见少许的普桑和捷达都显得贼神气。直到有一天,在路上看到一辆挂着外地牌照的小轿车,车头显得有些运动,而且是没“屁股”的两厢车,总体看起来很精神,在车尾看到密密麻麻一堆英文和神龙富康几个字。询问过家里大人才知道,它就是和捷达、桑塔纳一同齐名的国民老三样之一——神龙富康轿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捷达和桑塔纳一样,富康也是合资品牌成立的第一款车型,但它们不同的是,捷达桑塔纳引进到国内时都已经是车型版本末期了,而东风拿来的却是法国造车的最新技术,事情还是要从东风雪铁龙的合资开始说起。

1987年,当时的东风还叫二汽,主要业务是生产卡车,在当时国内能生产轿车的企业只有一汽和上汽,二汽厂长却不信邪,找了一帮专家论证后得出了二汽有机会发展制造轿车的结论,转身就跑到北戴河会议上慷慨陈词,为二汽争取来了同一汽上汽的三大轿车生产基地的名额。任务是生产1.3至1.6升普及型轿车,算是三者中定位最低的一挡。但这也很不容易了,在当时要知道和一汽、上汽不一样,二汽还没有生产过一辆轿车,国家能把这个生产轿车的名额交给二汽,多少是带点运气成分在里面。

这个运气中包含给二汽规划的30万辆轿车的产能,以及规划其发动机厂在襄樊,也就是现在的襄阳,整车装配工厂在武汉,相当于是把当时全国轿车制造项目规模的天花板拉高了一个数量级。在当时全国都不说轿车保有量能有多少了,整个全国汽车才有多少辆啊。

曲折的合资之路

这政策有了产能批了得造车了,但原型车在哪呢?最早一汽的经验是“旱地拔葱”自己手敲,造一辆车好比文科生做高数题还费劲,上汽的经验是跟国外品牌合资,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车型不问来路。”二汽选择了相对容易的后者,开始找合作对象。在主动接触了五个国家,14家车企和被48家国外车企考察后,二汽眼前只剩下三个可实行方案:一是跟日本富士重工也就是后来的斯巴鲁,还有美国通用三家合作;二是跟法国雷诺合作,最后一个选择是跟法国雪铁龙合作。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二汽和雪铁龙走到了一起,至于另外几家,富士重工后来找到了贵州航空,成立了云雀;通用和上海成立了上海通用,雷诺和三江航天组建了三江雷诺,后来又几经辗转在2013年又找上了已经更名为东风的二汽,高情商来看是浪子回头,低情商来说就是马儿吃了回头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说明的是,有人可能以为当年二汽是上赶着找的雪铁龙,但事实上并不是,作为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法国人很早就想进入中国市场了。最早在1978年法国雪铁龙就跟上汽接触过,但双方实地考察后法国人犹豫了,正所谓由于就会败北,机会让给了大众。到了80年代末,国内外车企都看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当时雪铁龙的负责人甚至立下军令状,说拿不下东风就解散公司国际部,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雪铁龙上赶着找咱们。不论如何,结果就是从1988年7月谈到1992年5月,将近两年时间双方终于达成一致,联合法国两家银行共同组建了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成了最早一批合作车企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神龙与富康

不知道大家对于神龙这个名字有没有感到过好奇,理论上命名方式应该与其他合资企业类似,叫东风雪铁龙。就算是要取两个字代替也应该是“东雪”、“东铁”、“东龙”再不行“风龙?”怎么看也不应该叫神龙,经过不少资料查询,最靠谱的说法是:当时二汽曾用过“风神”这个产品名,所以取名的时候用的是风神雪铁龙,各取一个字成了神龙,当然风神雪铁龙这个名字还出现在后来的一些车型上。4个月后二汽正式更名为东风,神龙的第一辆车也正式走下生产线,这款车型就是富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富康作为世纪之初风靡中国的汽车“老三样”之一,总算是磕磕绊绊的在国内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