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福卷烟厂股份有限公司(华福卷烟厂

1941年4月,刘鸿生、盛蘋臣、柳菊荪、陈光甫、钱新之等人,征集股东10余户,建立“华丰卷烟厂股份有限公司”,设于中正路中信大厦二楼。1942年,集资500万元(法币),其中国民政府财政部、中央信托奖掖投资150万元(法币)。公司成立后,盛蘋臣任董事长,郭景琨、柳菊荪、刘鸿生为常务董事,沈养吾等3人为监察,柳菊荪兼任总经理。是年,因“华丰”名在国民政府经济部早有注册,遂更名为“华福卷烟厂股份有限公司”。盛蘋臣系中央信托局理事,郭景琨为中央银行业务局长,柳菊荪为前苏、浙、皖统税局长,沈养吾为财政部参事,公司成立后,社会上均确认系官办企业。同年4月,公司筹建“华福卷烟厂”,设于江北头塘,支起楣任厂长。因厂房在兵工署特种军事区内,系“禁止公私建筑”之地,遂迁至南岸野猫溪石溪路15号附8号设厂。9月,支起楣病故。10月1日,华福烟厂正式建立,改由肖儒君任厂长。1943年7月7日,华福卷烟厂投产。11月,资本增至1000万元(法币),董事新增有杜月笙、俞鸿钧等10余人。1944年,抗日战争湘桂战事吃紧,大批难民涌入重庆,市面卷烟销量大增,华福卷烟厂卷烟供不应求,卷烟设备和工人增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公司将生产重心移往汉口,将重庆厂部分设备运至汉口设厂,重庆厂另添小型卷烟机继续生产。1946年,公司迁汉口,重庆设分公司,杨跃庭任分公司经理。1947年,华福卷烟厂因原料紧张,时常停工。1948年,公司从汉口迁上海,汉、渝两地分公司(烟厂)业务独立进行。是年,由于国民政府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原料紧缺,华福卷烟厂开工仍不正常。同年,汉口厂停产,将卷烟设备运渝厂。1949年,华福重庆分公司在张家花园另设新厂,9月29日投产。是年,盛蘋臣开始大肆抽逃资金到香港,平价或低价抛售库存卷烟,华福卷烟厂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濒于停业。重庆解放后,1950年,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华福卷烟厂股份有限公司(华福卷烟厂)实行公私合营,定名为“公私合营华福卷烟厂”,归重庆市人民政府企业局管理。分公司经理为冯铿然。1951年,华福卷烟厂进行民主改革,主要是厂司合并,紧缩机构,裁减冗员,节省开支,提高职工工资和生活待遇,改善劳资关系,职工生产热情提高,生产逐步正常,年底,经营已有盈余。1952年初,华福卷烟厂产品滞销,停产。5月,企业局为改变这种局面,提高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将所属“华福”、“南洋”、“大汉”、“大城”、“南明”、“新国”6个烟厂合并,组成“重庆烟草公司”,下设3个烟厂,华福称第一厂。烟草公司成立后,3烟厂厂房依然狭小,设备拥挤,职工思想问题多,人员调动频繁,盲目追求产量,造成产品积压变霉,经营月月蚀本。是年底,企业局决定撤销“重庆烟草公司”,保留南洋烟厂一家继续生产。第一、第二烟厂停业,清理债务,华福卷烟厂不再存在。

华福卷烟厂建厂时,占地1000余平方米,有工人100余人,小型卷烟机6台(单台生产能力为300支/分),切丝机3台,扎烟骨机1台,烘丝机(卧式)1台,锅炉(立式)1台。投产当年只生产“华福”牌卷烟一种,月产100余箱,销往成都、昆明、綦江、自贡等地。年底,新出“花月”牌卷烟。1943年,华福卷烟厂新增重庆大川实业公司仿造新中国型卷烟机1台,东方实业机器厂仿美式切丝机1台,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有“华福”、“花月”、“666”、“喜临门”、“黑白”、“复员”、“火炬”7个牌号的卷烟,年产量1000余箱,销往西南各省。1944年,华福卷烟厂生产发展,又增大川厂造卷烟机1台,职工增至400余人,月产量300余箱,各牌卷烟均畅销。1945年,华福公司重心移至汉口后,渝厂再添置大川厂造卷烟机继续生产。1947年,华福烟厂生产不景气,工人减至300余人,卷烟设备无力维修,破损严重。1948年,华福汉口厂停产后,公司将4台美式卷烟机迁渝复工,时为重庆卷烟工业最先进的卷烟机。单台生产能力每小时6万余支。是时,华福卷烟厂卷烟机增至10台。是年,因国民政府货币贬值,原料价格高涨且供应紧张,烟厂时工时停。1949年,华福重庆分公司在张家花园另设新厂,将南岸老厂1台新中国型卷烟机迁新厂安装,1台同型卷烟机转让给大运烟厂。1950年,华福卷烟厂尚有大型卷烟机8台(其中4台为美国造),职工308人(其中工人263人),生产“华福”、“666”、“红运来”、“复员”4个牌号的卷烟。是年,在人民政府的扶持下,卷烟生产回升,月产量达500箱左右。1951年,烟厂原料供应又趋紧张,且品级混乱,生产半停半开,产品质量下降。1952年前4个月,华福卷烟厂完全停工,职工生活难以为继。5月,重庆市人民政府企业局将所属华福等6家烟厂建成“重庆烟草公司”。因烟草公司管理不力,所属各烟厂每天仅生产2小时左右,日产量从80箱降至20箱。年底,烟草公司撤销,仅保留南洋烟厂一家继续生产。华福卷烟厂原有设备、人员、产品商标归南洋烟厂使用。

华福卷烟厂投产之初,烟叶原料为许昌出产,全年耗用26637.6公斤。因抗日战争影响,烟厂烟叶原料供应紧张。为解决原料供应问题,厂长肖儒君建议在四川资阳、简阳一带试种美种烟叶。1944年获成功,每月为烟厂提供烟叶1万余公斤。1945年,烟厂主要采用云南昆明、贵州贵定和四川资阳、简阳产美种烟叶外,还使用河南、山东烟叶。1947年,由于货币贬值、原料涨价,华福卷烟厂生产逐步萎缩,烟叶用量减少。1949年和1950年,烟厂以四川、贵州烟叶为主要原料。1951年,烟厂原料由重庆土产公司配额供应,仅满足生产50%的需要,其余50%由烟厂自行采购解决。1952年前4个月,华福卷烟厂因原料不足停产,5月按市人民政府企业局指示,加入组建“重庆烟草公司”后,烟叶原料由公司统一采购配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