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Jason

在电影《阿凡达》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曾经是海军战士的杰克因下半身瘫痪而躺在密封舱中,通过复杂的设备,他可以通过意念来操控阿凡达身体,自如地行动。更早在1999年的《黑客帝国》电影中,主人公尼奥通过脑后插入的一根线缆实现与“母体”系统的连接进入一个虚拟世界,用大脑意念获得知识和发出指令。

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科幻作品中看到通过意念来控制,很久以前这或许还只是幻想,然而近几年,这种“意念控制”听起来似乎不再是什么天方夜谭,随着神经科学和相关技术的快速突破,脑机接口技术逐渐走进了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其中的代表毋庸质疑是埃隆·马斯克在2016 年创办的Neuralink。2023年,楼公望董事长带领益祥资本参与投资了这家全球前沿的脑机接口公司,我们正式投身于这项人类未来科技发展的伟大进程之中。

PART.1

PART.1

什么是脑机接口

脑机接口听起来很科幻,其实背后的原理非常朴素。它与我们看到的科幻电影不同,最初只是作为医疗应用而被开发。我们在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连接通路,使来自大脑的信号引导一些外部活动,从而实现脑与设备的信息交换的全通路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理解,脑机接口无非就是一种由“脑”+“机”+“接口”组成,是一种涉及材料、神经科学、信号处理等多学科交叉的技术。通过该技术,我们可以帮助那些因为神经受损而失去行动或说话能力的人,例如脑卒中、脊髓损伤、渐冻症等,恢复与外界的交流,甚至恢复身体的功能。

PART.2

PART.2

Neuralink

尽管从1924年脑电被发现后就有很多人开始研究脑机接口技术,但现如今,说到脑机接口,绕不开马斯克。为什么这么说呢?

2016年,马斯克创立了Neuralink,这是马斯克继创立特斯拉、SpaceX之后的又一家科技型公司,亦是益祥资本参投的第三家马斯克旗下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立之初的Neuralink聚集了生物学家、工程学家以及人工智能学家等不同领域的8位创始人。用马斯克的话来说,成立Neuralink是为了通过脑科学领域的创新为人类带来更加美好未来。

只是这样根本看不出Neuralink的一丝特别之处。甚至有人会说,这不就是一家研究脑科学领域的医疗公司么?和别的研究脑机接口的公司又有什么区别?人家最早1924年就开始研究了...

脑机接口根据信号采集方式不同,可以分成非侵入式、半侵入式以及侵入式脑机接口三种。

01-非侵入式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就是通过穿戴外部设备对大脑信号进行收集,它的成本较低,安全系数高,例如我们去医院做的脑电图,就是一种简单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

02-半侵入式

半侵入式脑机接口就是将设备植入颅内,但是还是放在脑膜外,与非侵入式相比,精准度更高,与侵入式相比,风险较低,人工耳蜗就可以大概归类为“半侵入式脑机接口”;

03-侵入式

侵入式脑机接口需要通过开颅手术将电极放入颅内,它具备信息储存量大、精准等优点,但是风险大。

在Neuralink成立前,市面上绝大多都是非侵入式以及半侵入式脑机接口,甚至到现在,都可以毫不避讳地说,研究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企业依旧遥遥领先,占脑机接口市场规模的86%,而侵入式脑机接口更多都还处在研发阶段。正是Neuralink的成立,将脑机接口,尤其是侵入式脑机接口从实验室技术推到了大众眼前,成为投资风口行业,并引发产业界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为什么侵入式脑机接口这么难?

众所周知,人脑是我们身体中最复杂的器官,拥有超过1000亿个神经元,可以形成超过100万亿个神经元连接。这形成的巨大网络结构,是我们人类拥有思想和意识的物质基础。但我们的颅骨又是一个非常好的屏蔽器,它可以屏蔽很多信号,如果我们只是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在大脑外放置几十个或者几百个电极,想要达到准确解析脑信号的效果,难度可想而知。

这时候,如果选择采用侵入式脑机接口,就可以获取最直接、最清晰的大脑信号。不过,我们从命名也能看出,侵入式的难度很高,想要将设备植入大脑,不得不跨越三道难关。

第一道——物理关

如何才能把很硬的电极探头放入人体最软的脑组织?

第二道——化学关

大脑是人体的核心器官,如何让植入的设备和大脑在一起工作但又不产生排异反应,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呢?

第三道——信息关

就算突破第一第二道难关之后,如何能够保证只有硬币大小的设备能够把脑神经的“想法”准确无误地提取出来?

不仅如此,侵入式脑机接口的设备是有寿命的,需要更新换代,也就是说,不是挖一次的事情,需要冒着风险接受二次、三次手术。这种事情尝试一次就已经够心惊胆战的了,再来几次,谁心里有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相比,侵入式脑机接口可以说是一种颠覆传统的全新技术,想要普及相当不易,它就像一个极难触碰的“禁区”,而Neuralink就是第一家闯进禁区的公司。

按照马斯克的设想,通过给人脑植入一颗芯片,弥合计算机与人脑之间的鸿沟,从而帮助脑损伤患者解决脑损伤、脊柱损伤等问题。近年来, Neuralink一直积极开发脑机接口设备,并进行了各种试验:

2019年,推出了第一个植入式脑机接口设备。通过将 1024 根电极线植入至大脑的某块区域,采集大脑活动的电信号,再用无线传输将信号传导到设备。

2020年,公布了硬币大小、电池供电的 N1 芯片植入计划,即一个可置于人类颅顶部位的设备。通过植入到一头小猪的大脑皮层中,成功演示了小猪脑部的实时神经元活动。

2021年,在猴子大脑中成功植入脑机接口,将其脑电波转变为计算机指令,演示了玩乒乓球电子游戏等操作。

2022年12月,Neuralink更是再进一步,植入芯片的猴子可以通过意念打字,打出了两句完整的话。

尽管侵入式脑机接口安全风险系数极高,但在一定程度上,它的确具备了“逆天改命”的能力。在经历了高强度的产品研发与密集的动物验证后,作为全球脑机接口产业规模最大,估值超5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Neuralink一次次实现了业界的突破。

今年5月,更是迎来重大进展,获得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这意味着Neuralink终于可以挥动“第一刀”,启动首个人体临床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技让我们创造出越来越强大的工具,科幻电影中的情景也逐渐转变为现实。尤其是近十年,随着AI的发展,电极材料、信息采集能力等技术不断突破和提高,脑机接口技术正从基础科研逐渐走向市场。

作为一家以跨经济周期,跨市场地域,跨产业领域投资为基石的全球性对冲基金,益祥资本积极追踪和适应市场变化,探索新的投资机会和领域,关注具有创新和前沿技术的企业。

虽然以Neuralink为代表的脑机接口技术仍处在早期研发阶段,尚有许多挑战亟待解决,但凭借对各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研究,我们仍坚信脑机接口技术将为脑疾病治疗带来希望。积极布局,链接现在与未来,益祥资本将推动具有技术创新和商业化能力的企业发展,让生活更自在。

资料参考:

1.IT之家:马斯克,脑机接口,第一刀

2.华兴Alpha:Neuralink侵入式脑机接口:当人机共生不再只是电影 | Alpha充电站

3.动脉网:当脑机接口照进现实,Neuralink会成为唯一的医疗指南吗?

4.CSDN:终于!马斯克 Neuralink 获得 FDA 批准,可首次进行人体实验

5. Silicon说:Neuralink大拆解:Musk如何让侵入式脑机接口成为消费级产品?

声明:本文章仅供一般性参考,并不构成针对任何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订立任何交易或采用任何对冲、交易或投资策略的邀约、推荐或建议。本文仅使用历史实际数据进行一般性论述,并未考虑任何特定人士或群体的具体投资目标、财务状况、特定需求等,亦非专为任何特定人士或群体编制。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