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斯顿·丘吉尔是谁?作为二战期间的三位世界领导人之一,他一直位居英国历史上最伟大人物排行榜的首位。

1940年5月10日,丘吉尔临危受命,被任命为战时总理。他凭借铁血的身手,成功带领英国击败德国纳粹,赢得了二战的胜利。

1945年5月8日,丘吉尔宣布德国无条件投降的日子。英国民众聚集在伦敦白厅广场前,挥舞着英国国旗,为民族英雄欢呼。

然而,在接下来的新一轮总理选举中,个人威望空前强大的丘吉尔却以巨大的票数差距被工党领袖艾德礼击败。

今天,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二战后丘吉尔竞选失败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丘吉尔

“我除了热血、辛劳、泪水和汗水,什么也没有奉献给你们。你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字回答: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这是丘吉尔在1940年5月13日发表的讲话,当时他首次以战时总理的身份露面。

英国正处于有史以来最黑暗的时刻。

1939年9月1日,德国集中兵力突袭波兰,点燃了二战的战火。

1940年4月9日,德军仅用40小时就完全占领了丹麦。

1940年5月10日,德国突然对法国发动闪电战,法国引以为傲的“马其诺防线”很快被攻破。

因为前首相张伯伦实行的绥靖政策,英国只是眼睁睁地看着德国纳粹一路入侵欧洲,撞到自己家门口。

在这样的困境下,坚持对德国强硬的丘吉尔被众人推上台。而他在会上发表的热情洋溢的讲话成功地激发了英国军民的斗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丘吉尔

1940年5月26日18时57分,按照丘吉尔的命令,大批英国海军直奔敦刻尔克港,解救被德军围困的40万英法联军。仅一周时间,就有33.6万名士兵成功从敦刻尔克撤退。“发电机行动”的成功,让英法两国保留了足够的兵力,为未来的反击做好准备。敦刻尔克撤退给丘吉尔开了个好头,大大提高了丘吉尔的国际威望和影响力。

此后五年,丘吉尔积极与美国、苏联达成合作,全面对抗德国。最终,1945年5月7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二战欧洲战场结束,整个欧洲获得解放。

丘吉尔在英国最危险的时候肩负重任;最终,他凭借自己的手段和决心,带领英国取得了胜利。作为“救世主”、“民族英雄”,丘吉尔所到之处都受到鲜花和掌声欢迎。

按照英国的政策,以丘吉尔为代表的战时内阁在二战结束后很快就被解散了。相应地,新一轮总理选举拉开帷幕。

当时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丘吉尔是总理。而丘吉尔本人也肯定会获胜。但当7月26日大选结果公布时,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丘吉尔以197票对393票输给了艾德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克莱门特·艾德礼

是什么原因导致战时英雄丘吉尔在首相选举中被英国人民抛弃?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次首相选举,表面上看是丘吉尔与艾德礼之间的正面PK,但本质上是两党背后的保守党和工党之间的竞争。

丘吉尔是保守党候选人。说到保守党,人们就无法回避内维尔·张伯伦。1937年至1940年担任英国首相的张伯伦是一位极端和平主义者。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灾难之后,张伯伦偏执地希望英国乃至整个欧洲不再卷入任何战争,保持长期和平。

于是1938年纳粹德国入侵欧洲,先后占领奥地利,强行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张伯伦不但没有抵抗反击,反而提出“绥靖政策”,并飞往德国向希特勒本人鞠躬。9月29日,张伯伦不顾内部反对,坚持签署《慕尼黑条约》,将苏台德领土割让给德国。

张伯伦原本是想牺牲捷克斯洛伐克来换取欧洲和平。但他的绥靖政策不但未能阻止德国的侵略,反而助长了纳粹的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张伯伦和保守党的绥靖政策不仅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堪称英国人心中的阴影。因此,在政党对决中,英国民众自然会选择站在对手工党一边,因为他们很难信任保守党。

不过,英国民众不可能仅仅因为保守党的黑历史就忽视丘吉尔的能力和成就。可见,丘吉尔大选惨败背后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这个核心原因与英国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英国早在1640年就开始了资产阶级改革。1688年,随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光荣革命”,英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60年代至183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国力迅速增强。几乎与此同时,英国垄断资本家利用政府特权,开始大举海外扩张。

这些贸易公司在北美、印度、澳大利亚等地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在殖民地,英国资本家一边进行烟草和棉花的商业种植,一边进行奴隶贸易活动。

鼎盛时期,英国统治的版图遍布七大洲,殖民地总面积达到本国的111倍。当时的英国无疑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日不落帝国”。

然而,二战结束后,英国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英国作为二战期间唯一自始至终参与对抗纳粹的国家,损失极其惨重。

为了应对战争期间的军费开支,英国欠下了巨额债务。高达95亿美元的欠款,英国直到2006年底才还清。战争还导致英国工业产值大幅下降,经济急剧下滑。再加上德国的大规模轰炸,英国几乎已经分崩离析。

最重要的是,二战期间,世界各地掀起了独立浪潮,众多殖民地纷纷崛起。战争结束时,世界殖民体系已濒临崩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背景下,英国民众最需要什么?自然是战后重建、休养生息,增加工业生产,促进经济复苏。

遗憾的是丘吉尔未能与民众沟通。丘吉尔在大选前的竞选演讲中一直强调:“我们必须建立强大的殖民地,坚决维护英国的‘日不落帝国’地位”。

这样的主张就像二战时期的一剂强心针,能让所有英国人热血沸腾。但放在战后,却让英国人,特别是资本家非常不满。

一方面,殖民体系崩溃,美国早已成为新的世界第一强国,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丘吉尔的目标和主张根本就是一句空话。

另一方面,经过六年的战争,英国伤亡惨重,城市化为废墟,国债高昂。人民想要的是一位能够带领国家重振经济、走出阵痛的首相;不是一个试图继续扩大侵略、挑起战争的首相。

显然,丘吉尔的立场和主张完全不符合民众的需求。因此,他在选举中落败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证实,当时英国人民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二战后的第一任英国首相克莱门特·理查德·艾德礼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政治家。从1922年到1942年,艾德礼一路从议员到丘吉尔身边的副总理。而且,艾德礼与丘吉尔一起成为唯一一直在战时内阁任职的人。因此,艾德礼在英国人民心中也是一位英雄人物。

竞选期间,与丘吉尔团队的高调相比,艾德礼显得非常谦虚、温和。艾德礼和他的妻子乘坐一辆破旧的汽车走遍了英国的大街小巷。他坚定表示,将结束战争,休养生息,为人民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让英国人民幸福。

就这样,艾德礼成功地得到了民众的选择。而他上任后,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对内,艾德礼建立了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大规模地促进了人民的福祉。同时,艾德礼将煤炭、钢铁等主要产业国有化,大大提高了英国工业的复苏效率。

对外,艾德礼主动取消对英国殖民地的控制,为印度、巴基斯坦、缅甸、锡兰等国家的独立做出了贡献。此举不仅让英国避免了多次殖民抵抗战争,也显着改善了英国的国际形象。

艾德礼曾凭借杰出的能力被评选为“二战后英国最佳首相”。

只是政治是残酷的,人心是善变的。随着工业和经济的稳步复苏,英国民众惊讶地发现,推行和平、和谐、合作政策的儒家政府似乎削弱了英国的国际威望和威慑力。于是在1951年的大选中,英国人民欢呼雀跃,将艾德礼送下台。丘吉尔随后再次当选总理。

从丘吉尔与艾德礼的总理之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明白一个道理:无论何时何地,人民需要的不仅是一个强有力的杰出领导人,而是一个符合国情、符合国情的领导人。人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