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又折腾了!

东方甄选在某音上做得风生水起,他非要自己弄个直播APP,结果很不幸,在线人数相比某音直播,少得太多。

他为什么这么折腾呢?

他一直想把命运控制在自己手里,交给别人,他不放心。他从来不愿意太安逸,更不愿意轻易认怂,失败了,也绝不言弃。

他三次参加高考,最后一次才考上北大;

他追求25个女生失败,第26个才恋爱成功;

他创立了教培神话,又被时代浪潮拍打,忍痛解散了新东方;

眼看着他,跌落低谷永难翻身,他却放下身段做直播,最后转型成功。

这就是俞敏洪,一个从不认怂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俞敏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9月4日,俞敏洪出生于江苏江阴一普通农家,父亲是位木匠,母亲是村里的妇女大队长。

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母亲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最好能当个教书‘先生’。”

然而,英语成了他的拦路虎。

1978年高考,俞敏洪的英语考了33分,名落孙山。

1979年高考,俞敏洪的英语考了55分,还差5分,他就考上了常熟师专。

两次落考,俞敏洪的自信心大打折扣,他怀疑自己当不了“先生”,倒是很适合当农民,要不然怎么会成为村里的插秧冠军和开手扶拖拉机能手呢?

可母亲认定他能成为一名“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俞敏洪和母亲合影

母亲听说县政府办了一个高考英语补习班,立马赶去县城。

县城里,母亲没有熟人,在城里饥一顿饱一顿,四处寻找,才找到了补习班的班主任曹老师。

曹老师以补习班只招落榜生前40名为由,拒绝了母亲。

细心的母亲发现曹老师的孩子没人带,就以帮忙照看孩子为交换条件,成功把俞敏洪塞进了补习班。

三天后的一个晚上,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母亲脚下打滑,几次跌进路旁的水沟里,又硬撑着爬了上来。

当俞敏洪打开家门的那一瞬间,看见母亲俨然一个泥人,他突然蹲下身去,哇哇大哭起来。这哭声里,有对自己两次高考不争气的悔恨,更有对未来一定要努力的决心。

此后,俞敏洪一心扑在学习上,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坚持了整整一年。

白天,窗外不时飘来小伙伴们的嬉闹声,他几次忍不住把头伸出窗外,又几次逼自己把头缩了回来;

夜深了,他依旧挑灯夜战,就连青蛙们见了,也啧啧称叹。

一次,英语老师整理了300个高考英语句子,要求同学们背诵下来。

俞敏洪如获至宝,先是把300个英语句子逐一翻译成汉语,紧接着又将汉语翻译成英语,如此循环往复,最终成为班上唯一一个能背诵出来的人。

英语成绩有了提高,俞敏洪的成绩也从之前的前二十名,跃居全班第一。

1980年,俞敏洪第三次参加高考,英语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才过了40分钟,他就交卷了。英语老师上去就给了他一巴掌,“你自己把自己给毁了。”

俞敏洪捂着火辣辣的脸,笃定地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俞敏洪

英语老师这才知道,他这是成竹在胸。

8月底的一天,一纸北大录取通知书飘来,俞敏洪高兴得在县城的街道上狂奔,像极了当年的范进中举。

为了表示庆贺,母亲杀了14头猪、36只鸡,买了36只鸭子、50斤糖,以及20个西瓜,每桌酒席上了24道菜,大宴宾客3天。

随后,母亲租了一辆5吨大卡车,欢欢喜喜把俞敏洪送到了常州火车站,紧接着送上了去往北京的列车。

后来,在一次采访中,俞敏洪说:“本来第三年已经不打算考了……我母亲支持,我坚持下来了。”

俞敏洪不认怂,英语只能服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俞敏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俞敏洪上北大时有多开心,在北大就有多痛苦。

在班上,除了俞敏洪和另两名同学来自农村外,其余47名同学都是城里人,他们衣着鲜亮,优越感十足。再看自己,一身布衣,挑着盆子、衣物,以及一床大花棉被,十足的“土鳖”。

他一进宿舍,室友就大笑,“还没正式开学,推销的就来了。”

最让俞敏洪难堪的,莫过于他一口蹩脚的江阴普通话了。

第一次开班会,同学们轮流做自我介绍,轮到俞敏洪时,班长说:“你能不能不讲日语?”

普通话难听也就罢了,关键他学的还是“哑巴英语”。一个月后,学校就把他从A班调到了C班(A班是优等班),C班是语音、语调,以及听力障碍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连串的打击,俞敏洪选择了默默消化。

为了改正口语,他天天抱着收音机,躲在北大的树林里,一遍遍跟着收音机说普通话;

为了说好英语,他每天戴着耳机,在语音实验室苦练英文听力;

晚上,室友们都睡了,他还在昏黄的路灯下,捧书苦读。

可是,两个多月过去了,俞敏洪发现自己的英语水平进展甚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办法,他只好从书店里买来一套《新概念英语》,每天在北大的小树林里,抱着收音机狂听狂背十几个小时,以至于把《新概念英语》背了200遍,“背得眼都绿了”。

就这样魔鬼般地学习半个月后,俞敏洪终于学会听英文,说得一口流利的英文了。

一天,俞敏洪突然口吐鲜血,急慌慌去了医院。

医生确诊,他患上了肺结核,必须住院接受治疗,他不得不休学。

病床上,俞敏洪双目迟滞,内心却是山呼海啸:这英语成绩好不容易有了点起色,身体又开始抗议,难道这是天意?

忽然,他的眼前一亮。

原来,在医院正对面的显龙山上,有冯玉祥将军题写的“精神不死”四个大字。深深触动了他的心。

此后,俞敏洪在医院里埋头苦学,“这一年,我读了多达200本书,写了200多首诗歌,背了上万个英语单词,这直接奠定了我在中国成为一流英语词汇老师的基础。”

他,彻底征服了英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俞敏洪有了对英语不认怂的经验,追女朋友也同样不认怂。

校园里,林荫道上,总有情侣迎面走来,又擦肩而过,俞敏洪春心萌动。

但是,在他看来,自己一无背景,二无长相,就是个癞蛤蟆,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是不对的。

回头又想,班上正好25个女生,25个男生,再怎么也应该有自己一个女朋友吧。

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俞敏洪给班上25位女同学都写了情书,却一一遭拒。

一天晚上,他躲在被窝里,边哭边写日记:“我们大学最丑的女生都收到过情书,那就是我写的,可是没有人跟我约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面对媒体采访,他坦言:“当时见到任何一个女孩都想扑上去。”

连续遭受25次打击,换了谁,都大概率会放弃。

但俞敏洪绝不,他反倒认真研究起女生来。

很快,他就发现了两个奇怪的现象:

一是,“北大最漂亮的女生,不是被北大最有才华和最有发展潜力的男生抢走了,往往是被外表长得不怎么样,家庭背景也不怎么样的男生抢走了,这是因为男生们死缠烂打的结果”;

二是,“任何一个女生被男生追,都会很开心。”

他猛然意识到,是自己的心挡住了自己的脚步,决定换个方式。

在北大,俞敏洪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图书馆。

一天,他看见隔着自己三个桌子的一位女生长得非常漂亮,从此心里装满了她。

经观察,漂亮女生几乎每晚都会去图书馆看书。

于是,俞敏洪每天都隔着100多米远,尾随女孩上图书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大图书馆

整整3个月,女孩丝毫没有察觉到俞敏洪一直在看她。

正当俞敏洪着急要如何突破时,机会来了。

1986年3月28日晚9点35分,北大图书馆突然停电,俞敏洪在心里低呼了一声“天助我也”后,赶紧上前关心女生:“你是不是要找书包?”女生急切地回答说是的(进北大图书馆要把书包放在外面,人才能进去)。

“我这有火,我跟你一起找好吗?”

“好。”

俞敏洪平时爱抽烟,兜里装着好几个打火机。他啪地点燃打火机,和女生一起寻找书包,女生感激地和他聊了起来。

原来,女生名叫杨桂青,比俞敏洪低三届,和他同一个系,学的是德语。

俞敏洪后来才知道,杨桂青是德语系的系花,也有人说她是北大的校花。

一星期后的一个星期天,俞敏洪鼓起勇气去敲开了杨桂青的宿舍门,他一脸笑嘻嘻,她却没认出他来,一脸懵逼。

俞敏洪摸了摸头,红着脸介绍说:“我是那个帮你点火的男生,能不能请你明天一起去划船?”

杨桂青爽快地点了点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圆明园福海

第二天,俞敏洪和杨桂青去了圆明园的福海划船,福海风景秀丽,但人迹罕至……

他把船划到湖中央,突然停了下来,一本正经地对杨桂青说:“给你两个选择,要么答应做我女朋友,要么把你推下水去淹死。”

杨桂青愕然,但很快就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哈哈大笑说:“我一朵鲜花怎么能插到你这坨牛粪上呢?”

俞敏洪一听有戏,顿时哈哈大笑,他的笑声惊醒了湖边的杨柳,也惊动了水下的鱼儿们。

一年后,杨桂青毕业,两人结婚了,蜗居在北大分配的9平方米的房间里。

俞敏洪不向爱情认怂,成功抱得美人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俞敏洪和杨桂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婚后的俞敏洪,每天上班8小时,拿着120元的工资,有空就在北大校园的林荫道上散步,晚上有娇妻在侧,日子过得十分惬意。

只是,当时国内正掀起一股出国热潮,俞敏洪班上的49个同学都已出国,唯独他一人还留在国内。

日子一天天过去,杨桂青的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怨言满腹:为了节约,我只能买两块钱一斤的死鱼吃;我看中一件连衣裙,你却没钱给我买……

她恨铁不成钢,爆发了,“你再不出国门,就永远别进这个家门!”

俞敏洪听了直哆嗦,决计改变了。

此后,俞敏洪投入到了考托福的紧张学习当中,他后来回忆说,“每当我在晚上打托福和GRE时,她都乐于为我煮汤,给我倒水;每当她看到我在晚上读三国,她都睁开眼睛,把我从床上踢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俞敏洪

然而,俞敏洪考托福分数够了,却只有一家美国大学肯录取他,还只能给他3/4奖学金。

要凑齐余下的1/4学费,大约需要5000美元。于他而言,难于登天。

为了赚够5000美元学费,俞敏洪在校外当起了英语培训老师,每小时20元,一个月能挣个2000多元。

这事很快就被北大知道了,说他严重影响了教育秩序,对他做出了一级行政记过处分,并在校内广播三天。

他深感前途无望,只好主动离职。

一个星夜,俞敏洪用三轮车拉着行李,灰溜溜离开了北大,住进了出租屋。

没有退路,生活拮据,看到了开培训班广阔的前景,俞敏洪下定决心自己开培训班。

没过多久,俞敏洪就挂靠在东方民办大学名下,每年上缴15%的管理费,开起了英语培训班。

没有教室,俞敏洪就在中关村二小租了间平房;

没有生源,他就在胡同里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杨桂青负责招生;

没人打广告,他就每天凌晨一点骑着自行车,拎着浆糊桶,在清大、北大、人大校园里偷偷张贴招生广告。

一天,杨桂青好不容易等来了几个学生,可当他们看见报名册上一片空白时,扭头就走了。

为此,俞敏洪想出了一个绝招,那就是在所有报名册上写下30个假名字,让人误以为前面已经有30个人报名了。

这一招还真灵,第二天就有学生在报名册上留下了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俞敏洪

但是,离开办一个班的人数,还远远不够。

俞敏洪灵机一动,决定办免费讲座。在当时,办免费讲座的培训班绝无仅有,他开了先河。

消息一出,闻讯而来的学生竟多达500人,仅能容纳50人的教室显然不够,他干脆把演讲地挪到了操场上。

夜晚,寒气袭人,俞敏洪站在汽油桶上,激情澎湃,口若悬河。听课的学生们个个聚精会神,热血沸腾。两个小时下来,竟无一人中途离场。

当天,他就招收了13个学生,收获了1600多块钱。回到家,夫妻俩一起数钱数了三遍,他看着老婆的高兴样,感触良多,“当女人看到钱时,男人的一切缺陷都是可以原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俞敏洪的教学口碑很好,声势越来越大,前来报名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两年后,俞敏洪的学生人数已达到了5000人,他彻底打消了出国的念头,“在家点钱点的手疼,还出什么国啊,读什么书啊,就点钱吧。”

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有了钱,也会有烦恼。

1992年春的一天,为了抢电线杆张贴广告,俞敏洪的手下被同行捅了三刀。为了和警察搞好关系,他把自己喝进了医院,抢救了两个半小时才脱离危险;

1998年夏,在自家的楼道里,俞敏洪被歹徒抱住,打了一针大型动物麻醉剂。打过此针的人,都死了。唯有他,活了过来;

1999年,俞敏洪再次遭遇抢劫,就要被一名歹徒用钢刀割喉咙时,另一名歹徒说了句好话,才留下了他。

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俞敏洪更加懂得余生可贵,办学更加努力了。

2001年,俞敏洪正式成立新东方教育集团。他先后在45座城市开了52所学校,以及500家学习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俞敏洪

5年后,新东方教育集团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机构。

再5年后,俞敏洪荣登《福布斯》富豪榜,被称为“中国最富有教师。”

俞敏洪不向金钱认怂,大把大把的金钱成为他的囊中之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在。”俞敏洪也难逃此劫

2021年,“双减”政策落地,俞敏洪30年的心血归零,在内部工作转型会上,他像个孩子似地哭了,在场的同事们也都跟着唰唰流眼泪。

那晚,俞敏洪无心睡眠,他凝望夜空,心思比星星还要繁多,心疼、不舍、伤心、遗憾等,在他心里剧烈撕扯、纠缠。

末了,他想清楚了一件事,那就是,“企业家没有必要对自己那么苛求,做的企业一定要万世繁荣,已经辉煌过,确实为人类做了贡献,就已经很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俞敏洪

俞敏洪一夜之间从神坛跌落,商界一片哗然。

申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也是一位诗人),在形容俞敏洪的惨状时说,“就像一个人在吃火锅唱歌,高兴的时候,锅被打翻,火被扑灭。”他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劝俞敏洪认怂,说“大势已去”。

俞敏洪看了,淡然一笑,回复道:“现在还不是承认懦弱的时候。”

11月4日,俞敏洪宣布:

无条件给所有学生退费;

员工工资一律结清;

房租违约金一分不少;

为农村孩子捐献近8万套桌椅;

俞敏洪总结:新东方的市值跌去90%,营业收入减少80%,员工辞退6万人,退学费、退租等,支出近200亿。

如今,教培行业“暴雷”“跑路”的情况不在少数,俞敏洪就是个大写的爷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俞敏洪

教培事业画上了句号,但俞敏洪没有就此沉沦,而是敏锐地意识到,“直播经济是商业的第三次革命,”他信心十足,“薇雅一年都能卖一百个亿,我带着几十个老师做直播,是不是一年也能做上百亿。”

这一想法,遭到了90%的员工反对。

但俞敏洪坚持要做,他不惜放下身段,开起了直播。谁知第二天就被封了。

这还不算,《经济日报》也大肆痛批:新东方不应照搬李佳琦。

还未起步,就遭痛击,俞敏洪的倔劲又上来了,不仅要做,而且要做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12月28日,俞敏洪开始了首场助农直播,整场只卖出几十个农产品,销售额只有481万元。

在随后的两个月里,东方甄选又相继开了26场直播,累计销售额454.76万元,与别的大佬相比,连个零头都不及。

最惨的一天,几个人直播了一下午,只卖了几十块钱,这还是几个老师的父母实在看不下去,才下了单。

否极泰来。

2022年6月9日,抖音平台开始给东方甄选流量扶持,短短3天,粉丝从100多万飙升到1000万,当日销售额6.81亿。新东方在线股价一度涨超100%,市值两天飙升60亿。

流量的飙升,使得董宇辉突然爆火,他英文、诗句、段子等脱口而出,硬是把大米卖出了花。有网友夸赞说,“他们带的不是货,而是知识和情怀。”

自此,新东方转型成功。

有人说,“转型就是个奢侈品。”这话一点不假。

犹记得,王健林当年转型做电商,经营“非凡网”,不惜花800万年薪请了美团的王兴做总裁,拉拢腾讯、百度两个商业巨头做股东,在4年时间里换了4个总裁,还是让“非凡网”非凡地失败了。

可想而知,俞敏洪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那些日子,他的心一直紧揪着,不为自己,只为员工们的生计着想,万一转型不成功,他该如何向兄弟姐妹们交代?

为此,俞敏洪夜夜难眠,只能依靠安眠药入眠,以至于他的床头,摆满了安眠药瓶。

董宇辉爆火的那晚,他高兴得哭了。

俞敏洪不认怂,开直播也撂不倒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除了直播农产品,俞敏洪还创办了艺术培训中心,计划未来将重心及资源转向K9学科与培训服务无关的教育产品及服务。

同时,他还把目光瞄准了美国,“既然国内不教英文,那就去美国教中文。”

俞敏洪从一个农村穷小子,到捧北大“铁饭碗”,再到创办新东方,最后到网络直播,他靠着一颗不死之心,征服了英语,抱回了美人,降服了金钱,收获了人心,用痛苦垫脚,终爬上了喜马拉雅之巅。

他说:“听从命运的安排,不服从命运的霸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宁战而死,不躺而生。”

不认怂,生活就没办法撂倒你。俞敏洪正是如此。

于是乎,我们有理由相信,俞敏洪的APP还会折腾,我们且行且看,看他如何亢龙潜渊,九洲腾水。

文|枫蕊

编辑|丹尼尔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