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红大势已去?

这是我刚刚在网上看到的一篇短文的标题。

当然,这个标题,不是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以肯定句的形式出现的。

这个标题,原有的模样是这样的——

徐华转变立场,表明吴丹红大势已去。

这位作者的名字叫:寒江秋语

而且,这篇短文还是在一家平台上注明是首发。

可见,他对他的观点持有相当的自信。

但是我觉得,他下这种定义,在逻辑上并不能成立。

我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劳荣枝的生死,并不能决定吴丹红的存亡。

劳荣枝,活,只能说明吴丹红为她的辩护,言之有据,只能说明他为她的辩护得到了最高司法机关的关注。

因为劳荣枝即使最后被最高法院裁定免于死刑,也并非是吴丹红一己之力所致,实乃属于众多的维护法律公正的有识之士达成了共识。

劳荣枝,死,他吴丹红也不会因此而失去原有的身份,他依然可以继续活跃于律师行业。

因为他为劳荣枝辩护不是为罪恶辩护,而是为法律的公正辩护,他是在认真地履行法律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

在这一点上,他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他不可能会遭受来自于法律方面的惩处。

这又如何能断定他的大势已去呢?

相反,他敢于逆势而行,敢于站到风口浪尖之上,敢于为众多的律师之不敢为,敢于承受指责、非议、攻击,甚至人身的威胁,他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他已经走到了众多的同行的前列,而成为一道永远令人瞩目的风景,他的名字也注定会载入中国司法之史册,他又怎么能说是大势已去呢?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一向站在吴丹红一边的徐华律师,真的像这篇短文的作者披露的那样,突然开始为自己的退路做起某种铺垫,我倒觉得,徐华这样做的本身,却是有损她自己的形象。

她的这种在态度上180度的大转弯,显然表明了她这个人意志上的动摇。

见风使舵,不应当是她这个女人应有的风格。

为求得自保,而找出让信众理解的理由,对于她徐华来讲,是一种大大的失策。

那无疑会使自己的形象于关注她的人的心目中,大打折扣。

好了,今天的话题,就说到这里。

为了让大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我把这位作者的短文内容简述如下——

四川华盖律师事务所的徐华律师,一向是吴丹红的铁杆支持者,多次在网上发声,质疑劳荣枝案的一二审判决,甚至语出惊人,称劳荣枝案是秦始皇以来未曾有过的冤案。

在遭到众多网民的严厉批判后,徐华已经有很长时间没再谈过这个案子了。然而,近日,徐华却又开直播,公开承认劳荣枝被最高法院核准死刑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虽然徐华仍然称吴丹红是优秀律师,可同时也承认,现在网络上有95%以上的网民强烈支持判劳荣枝死刑,民意会影响司法,最高法院很可能会尊重主流民意,核准劳荣枝死刑。

听她的意思,吴丹红不能为劳荣枝脱罪减刑,属“非战之罪”,网民“倚多为胜”,似乎“胜之不武”。

但不管怎么说,徐华总算是忸忸捏捏地转变了立场,开始与吴丹红切割。

这很可能是徐华最近对案件进行了仔细研究,意识到了自己原先观点的错误。

更有可能的是,徐华不但预感到了劳荣枝必然会被核准死刑,也预感到了吴丹红必然下场不好。

律协对吴丹红的立案调查,就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会斩断吴丹红的法律职业生涯。作为吴丹红曾经的同路人,也对司法机关进行过不当指责的徐华,当然害怕自己也遭到同样的下场。

所以,她的转变立场,未必是良心发现,但一定是为了替自己的前途着想。

君子以义合,小人以利聚。

“劳粉”“吴粉”本来就是一群为挣点“水军”费的没良心小人,要么,就是妄想标新立异、一鸣惊人的机会主义icon者。

然而,在正义网民的坚决斗争之下,他们败局已定,现在已经到了他们土崩瓦解,树倒猢狲散的时候了。

徐华是个聪明人,跑得快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谢您的收看。梦野艳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