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25日,湖北省利川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崔显国亲手将“利川市摄影家协会摄影创作基地”牌子挂在凉务乡继昌村“青山居”民宿的文化墙上,表示要举全协会之力搞好继昌村以莼菜特色产业为主线的“产业振兴主题摄影创作”活动,助力继昌村打造“莼鲈之思”特色文化品牌。

利川市摄协会员即兴拍摄的青山居民宿夜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利川市摄协会员即兴拍摄的青山居民宿夜生活。

“中国莼菜看湖北,湖北莼菜看利川、利川莼菜看凉雾、凉雾莼菜看继昌……”自全国脱贫攻坚战以来,利川市凉务乡继昌村的莼菜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全村3700余人已经拥有莼菜种植面积2300亩,其中拥有核心基地700亩的龙头企业1家,拥有基地数数亩的莼菜加工销售小微企业4家,他们的产品远销上海、杭州、苏州等地,今年从农民手中收购的鲜莼菜价格已达到每公斤16元人民币。

利川市摄协会员即兴拍摄的七里沟营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利川市摄协会员即兴拍摄的七里沟营地。

莼菜被誉为世界奇珍,中国一绝。早在晋朝的时候,便诞生了“莼鲈之思”的成语典故 ,文人墨客们流行到吴地(今苏州)吃鲈鱼莼菜后写诗填词表达思乡之情。唐宋时期,“莼鲈之思”文化达到鼎盛,李白、韩愈、欧阳修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美好诗句。并且,“莼鲈之思”这个成语在唐代还流传到了日本,当时的日本天皇模仿中国的凉州词写下了“寒江春晓片云晴,两岸飞花夜更明。鲈鱼脍,莼菜羹,餐罢酣歌戴月行”的诗句。如今的韩国、日本,莼菜成了显示身份与地位的贵族长寿食品,人人以能够吃上莼菜为荣。在中国的苏杭二州,八月十五吃莼菜,已经成了民间的风俗。

在湖北利川,莼菜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具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之功效,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生命蔬菜”。而凉雾乡因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莼菜已经成了利川莼菜的标志性产品,果胶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可谓是藏在高山下的“水下燕窝”,现有种植面积8000余亩,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莼菜之乡”。不过,凉雾的莼菜文化还很薄弱和落后,既无唐宋文人的思乡诗词,又无餐桌上的饮食文化,莼菜产业发展失去了文化振兴的平衡。

利川市摄协会员即兴拍摄的七里沟营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利川市摄协会员即兴拍摄的七里沟营地。

为了促进继昌村产业振兴与文化振兴齐头并进式发展莼菜特色支柱产业,凉雾乡继昌村尖刀班从2022年9月开始制定了莼菜产业“两条腿走路”的提档升级方案,一方面按照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搞好土地整治、品种改良、田间管理;另一方面通过科协、饮食、摄影等社团打造“莼鲈之思”特色文化,实现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经继昌村尖刀班与利川市摄影家协会的多次沟通与协调,双方达成了在继昌村设立“利川市摄影家协会摄影创作基地”的共识,力求用摄影师们的双手和智慧抛砖引玉式挖掘和弘扬继昌特色莼菜文化。

供稿:通讯员李传书、李利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