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公布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名单。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蚌医二附院”)牵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上海一院”),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共同为全市、皖北及周边地区的群众带来国家级医疗服务。这是由安徽省人民政府、蚌埠市人民政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蚌埠医学院四方合力打造的安徽省首家综合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一院始建于1864年3月1日,是全国建院最早的综合性百年老院之一,1992年率先成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02年加冠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月24日加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158年来,上海一院在国内、上海卫生系统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医院名医荟萃,在医学上创出了众多国内第一,如:第一例肝叶切除、第一例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第一例针麻手术、第一台国产心向量图描记器研制、首个国产心脏临时起搏器样机研制等。医院现拥有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9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0个国家级、上海市研究机构。

蚌医二附院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养、预防、健康管理等为一体,是一所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拥有多个“国字号”头衔,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医养结合典型经验推广单位、国家脑出血外科诊疗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优秀典型、全国人文创新医院等。医院拥有骨科、神经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产前诊断中心等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省级重点学科;肿瘤外科、重症医学科、整形外科、康复医学、儿科、心血管内科等特色鲜明的学科;临床医学转化实验中心、3D打印技术服务支持中心、临床基因检测实验室等不断挖潜创新,为医院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蚌医二附院新院从2013年立项至2020年建成投入使用,一直备受各方关注,2021年即被评为第四届“中国最美医院”。新院占地324亩,一期建成使用建筑面积21.8万平方米,床位2200张,已开放1500张床位。院区建有军民两用直升机停机坪,毗邻宁洛高速蚌埠北出入口,在辐射皖北方面具有极其优越的地理优势。

自2022年6月,综合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申创以来,省、市、校、院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成立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蚌埠医院项目合作专班,在国家发改委提出“提标增量”更高建设标准的背景下,本项目依托被评为“中国最美医院”的蚌医二附院,具有“高度契合国家政策立可见效、高度契合安徽需求一举多得、高度契合时代要求影响深远”等优势,经过多轮激烈角逐,成功获得立项。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蚌埠医院,现已形成“上海专家周周见”的工作机制,如今患者在家门口已经能享受到国家级优质医疗服务。

上海一院蚌埠医院将在蚌医二附院总院一期工程基础上,通过实施二期提升工程,实现甲、乙类大型设备达到全省同类型医院最高水平,手术室设施设备、重症床位比例、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等全省领先、全国一流,同时新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投资概算8亿元。

上海一院将推动管理、技术和品牌“三个平移”,完善上海一院蚌埠医院眼科、泌尿外科、骨科、普通外科、妇产科(生殖医学)等相关亚专科的学科体系,快速提升整体诊疗水平和疑难危重复杂疾病处理能力,建成高水平临床诊疗中心、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准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打造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降低安徽省相关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减少跨省、跨区域就医。项目将引入上海交大医学院高水平研究团队,谋划建设院士工作站,推动上海交大医学院与蚌埠医学院医教研全面合作。

上海一院蚌埠医院将以建设综合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契机,通过构建“内环(紧密型医联体)-中环(皖北医联体)-外环(长三角医联体)”的健康服务新格局,充分发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资源整合、价值放大的战略性功能,建立沪皖互通、辐射皖北的“全生态分级诊疗”,让皖北乃至更广大区域的人民群众就近享受国家顶级优质医疗资源。

(来源:蚌埠日报社 融媒体记者 陈瑶 通讯员 孙昕 文/图 编辑 周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