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相比传统的单程落塔、飞机抛物线运动就有了非常多先进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实验效率,传统落塔平均每天也就只可以做2-3次实验,设备调试等等内容。 抛物线飞机每次起飞,一上一下的抛物线可以进行30次左右。 每次能够获得22秒的失重环境,加一起也就10-11分钟, 但是相关的实验准备周期约2-3个月。

传统落塔吊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落塔吊舱

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大家觉得一天可以进行多少次?

按照上面提到的实验间隔小于等于10分钟,一天可以进行将近100次的实验频率。 准备周期1-2天就可以,按照100次算,一次4秒钟,一天可以实现6分多钟的微重力实验环境。 这效率提高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验载荷方面,传统落塔对于载荷强度要求非常高, 在降落回收阶段,试验舱和实验载荷要承受20g左右的冲击,常规仪器设备肯定不适用。 能够适用的还需要特殊改装改造。 飞机里面那个相对安全一些。不需要特别强度的加固。

飞机模拟实验载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机模拟实验载荷

在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中那就相对更简单了,因为实验舱所受的电磁驱动力是全程可控的,可以模拟微重力、月球重力还是火星重力来进行实验,在可操作范围内,其实可以随便调节重力的变量。 同时实验舱的回收加速度都可以控制在3G左右,环境可控的同时,常规的实验装备都可以使用。

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

运行成本方面就更是优势长虹了,装置采用储能和电磁驱动技术,运行过程中仅消耗电能,而单次实验消耗电能仅为1度左右,现在1度电多少钱了? 0.6-1块钱之间吧。用途不一样价格不太相同。 加上气的机械损耗和消耗等等,成本也是非常低的。 这样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科学实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