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是犯罪,但是来钱太容易了,我就放松了警惕......”近日,盐城市建湖县人民法院的法官回访时,曾因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刑的老张后悔不迭。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老张是建湖县某乡镇一家通信营业厅的老板,受利益的驱使,他利用为客户办理充话费等业务的工作便利,获取手机号码近千条,并出售供他人注册App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审判现场

营业厅老板用客户手机非法获利

老张曾在建湖县某乡镇经营一家通信营业厅,平时给村民们办业务、充话费。2020年立秋刚过,一个自称是网络平台业务员的人踏入店里。“老板你好,有没有兴趣了解一下我们的业务,搞搞合作?”“什么业务?”老张警惕地看着眼前这个外县口音的陌生人。

“几个平台的拉新业务。”陌生人口若悬河地给老张介绍起来,“简单地说就是帮平台注册新的App用户。你在给客户办理业务时,捎带将他们的手机号码及短信验证码发给我,我负责注册,注册一个新号码给你1.5元至10元不等的费用,当天结算。来来来,你加入我们这个业务群,看看你也就会了。”老张将信将疑地加入了群聊。

老张发现,其实就是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展这一系列的“操作”,他敏锐地察觉到,这可能不是个正经“行当”,但在加入“业务群”观望了一段时间后,看到群里的人快速赚钱,老张也“沦陷”了。短短八个月时间,老张在未经客户同意的情况下,利用为客户办理充话费等业务的工作便利,获取手机号码883条,并出售供他人注册App会员,违法所得累计22211.3元。

直到老张的上线案发被抓,老张也因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刑。而案发之前,他的客户没有一人投诉、报案。几百名被害人为何竟无一人投诉?案件审理完毕后,老张案件的承办法官苗东带着疑问梳理了建湖法院当年受理的5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发现这些案件均为运营商授权经销商或加盟网点个体户为“平台拉新”非法牟利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法官建议堵塞管理漏洞

“这一类案件有着作案方式隐蔽、违法获利快、犯罪手段简单易学等特点,且被害人大多数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法官表示,由于镇村部分老年人对手机使用不熟练,对网点工作人员有一定依赖性,在维修手机、充值话费、升级手机套餐等过程中,往往任由其长时间操作本人手机。有些网点工作人员会谎称手机维修需要时间、充值平台需要更新等,让客户离店等候。

此外,为了快速聚拢客源,还有人甚至将“等客户上门办业务”变为“主动揽客”,老年人办理业务即免费赠送鸡蛋、挂面等,通过积沙成塔方式牟利。被害人在无直接经济损失的情况下,往往无法及时发现其个人信息受到侵害。“在几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开庭审理时,我们也邀请了相关从业人员旁听庭审,但这还远远不够。如果不从根源上治理,这类犯罪难免还会发生。”苗东说。

“规范营业网点守法经营关系到群众的个人信息安全。”在苗东的指导下,法官助理丁兴虎、顾秋红开始着手撰写司法建议,以此推动解决案件背后的深层问题。“结合5起案件的案情、特点以及受害群体情况,我们建议通信公司能够通过开展自查自纠、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监督检查等方式及时排查信息泄露隐患、堵塞管理漏洞。”丁兴虎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营业厅整改落实法院司法建议

收到司法建议后,通信公司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目前,营业厅工作人员会主动提醒老年人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针对老年人、新开卡用户等群体,工作人员还会特别提醒“非法出租、出售、出借手机或手机卡”的法律风险。现代快报记者得知,自该份司法建议发出以后,截至目前,建湖县未再有新发生的同类型犯罪案件被提起公诉的情况。

通讯员 王晓婷 施慧 现代快报+记者 姜振军

(建湖法院供图 校对 张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