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了,提前祝莘莘学子金榜题名、不负韶华!不过为什么说学生群体,是莘莘学子呢?这里面有着怎样的历史演变和内涵?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莘莘学子的前世今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分开来看一下这两个词语。“莘莘”是个叠字形容词,在古汉语中是“众多”的意思,指代范围也非常广,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诗经》中的“莘莘征夫”,西汉枚乘《七发》中有“莘莘将将”等。学子即学生,指在学校学习的人或虽年长而仍在求学的人。合在一起,就是众多学生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莘莘就是众多,学子就是学生,二者毫不相干,没有任何的关联。也因此,从原则上来说,莘莘学子是自由组合的词组,并不是像完璧归赵、狐假虎威等成语一样,是古时候就有、传承至今的,且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莘莘学子是近代的“产物”,是现代成语,最早出自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为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所写的回忆录,即《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中,文中写道“莘莘学子,长期苦无出路及至科举废止,游学成风,他们便大批地来到日本”。我国文学家鲁迅在《点句的难》中也写道:“这真是恶作剧,使‘莘莘学子’闹出许多笑话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自此之后,“莘莘学子”的含义开始逐渐缩小,仅用在教育行业来形容学生,且大面积的推广开来,成为了一种尊重学生、尊重知识的表达方式。不过在学生群体的实际使用中,它涵盖的范围也是特别广,可以用来指代各个年龄段的学生群体。

到现在,“莘莘学子”这个词语已经在我国教育和文化领域处于重要地位。且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它的内涵和意义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拓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