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冬季,进攻斯大林格勒的第六集团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他们孤立无援,补给不足。同时,苏军已在他们的两翼形成了包围之势。

然而,希特勒坚决不允许保卢斯将军撤退,这座城市对他究竟有何战略价值?他是否已经将个人恩怨置于第六集团军官兵的生死之外?

一、希特勒为何坚持攻占斯大林格勒

1942年,德军在乌克兰战役中击败了坚守克里米亚的苏军,消除了苏联黑海舰队对罗马尼亚油田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塞瓦斯托波尔失守,对苏军而言罗斯托夫也失去了固守的必要。同时,哈尔科夫战役的失败导致德军打开了通往高加索和伏尔加河地区的大门。

希特勒认为,苏军在南部地区已无力阻挡德军的进攻,于是发布命令,要求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分兵两路行动:一路南下攻占高加索,获取丰富的石油资源和炼油工业;另一路进攻伏尔加河弯曲处,攻占斯大林格勒。

为何希特勒将目标锁定在斯大林格勒呢?这与斯大林格勒的重要地位有关。最初名为察里津的城市,建于1555年,由哥萨克和伏尔加卡尔梅克人创建,位于伏尔加河南部弯曲处。

沿伏尔加河北上可直达莫斯科,南下可进入亚述海和里海,使其成为伏尔加河南部流域的重要贸易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沙俄对其投资建设,斯大林格勒迅速发展。苏联建立后,斯大林格勒成为了重要的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

希特勒看中斯大林格勒作为苏联的工业中心,认为占领此地将使德国在战争中占据优势,断绝苏联的交通线,削弱其后勤保障,并进一步扩张德国势力范围。

二、保卢斯面临的困境

尽管希特勒坚持进攻斯大林格勒,但对于保卢斯将军和第六集团军来说,这并非最佳选择。

1942年末至1943年上半年,德军在莫斯科以南的攻势被苏军所阻挡,形成凸出部。进攻斯大林格勒将使第六集团军置于凸出部顶端。

由于无法突破沃罗涅日方面军的防线,德军在进军萨拉托夫,为第六集团军提供北翼掩护方面面临困难。

同时,德军在阿斯特拉罕地区的攻势也受挫,第六集团军南翼未得到足够支援。由于地势劣势和苏军优势,保卢斯将军的处境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面临困境,保卢斯始终遵从希特勒的命令,于1942年8月末发动对斯大林格勒的进攻。保卢斯最初计划通过对斯大林格勒的交通线和战略设施进行空中打击,削弱苏军防御力量。

然而,德军的空袭并未动摇苏军的抵抗意志。城市几乎成为废墟,但苏军和民兵依然坚决抵抗,工厂仍在生产武器。

面对困难局势,保卢斯开始考虑撤退。然而,希特勒坚决不允许撤退,要求坚守斯大林格勒。保卢斯试图请示希特勒,但后者仍坚持攻占斯大林格勒,不计牺牲。

三、希特勒的战略考虑

希特勒禁止撤退并非个人恩怨,而是出于战略考虑。若第六集团军撤退,可能会导致其后方被苏军攻击,进而影响进军高加索地区的德军行动,使其处于被围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希特勒希望借第六集团军的存在,吸引苏军的注意力,以便给南方军群B集团军撤退提供掩护。

然而,希特勒并未完全放弃第六集团军。他试图通过空中运输和救援支援,但并未取得成功。保卢斯最终加入反法西斯阵营,与希特勒和纳粹划清界限。

总结

希特勒禁止第六集团军撤退并非出于个人恩怨,而是基于战略考虑。他希望借第六集团军的牺牲,为南方军群B集团军撤退争取时间和空间。

然而,保卢斯将军最终选择与纳粹划清界限,加入反法西斯阵营。希特勒的决策使第六集团军陷入困境,最终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二战转折点,反法西斯阵营获得了重要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