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暑假最「出圈」的狐妖

原来出自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

作者:段志飞

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的众多好评中,“没有魔改”是出现最为频繁的一句。

无论是妖媚的妲己,还是长着巨口獠牙的雷震子;

这些角色在电影中一出场,我们对远古神话的想象便有了具体的轮廓。

说起远古历史,《山海经》这部“上古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便不得不读。

狐妖、雷神,都是被编进《山海经》的奇珍异兽;

《西游记》中由动物修炼而成的妖怪,也大多在此书中有过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相思》中,涂山璟/叶十七的原型九尾狐,《山海经》中记载的青丘九尾狐正是涂山氏。插画来源《观山海》绘者:衫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柳原型相繇上古时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凶神,最初见载于《山海经·海外北经》中。插画来源《观山海》绘者:衫泽)

《山海经》究竟源自何处、所为何来、将作何用?

它究竟是一本什么书?

这是《山海经》最令人困惑但也令人着迷的地方,《新周刊》记者为此专访了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宗迪。

作为从事民俗学、神话学等方面的研究者,他一直致力于著书立说,告诉人们应该如何正确打开《山海经》。

在刘宗迪看来,《山海经》是一本非常古老的书,同时也是一本“失落之书”

当它被商业逻辑和流行审美包装成了媚俗之物,漂浮在时代的表面争奇斗艳;

其作为中华文化之“根”的那部分“表意”的价值,则一直为人所忽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海图》内页图

左:常曦 右:后羿

《山海经》中究竟有哪些还不为人知的远古历史?

我们重新谈论其中的世界,除了论述其文化价值,还为世人打开了一扇更宽广的、通往古人内心世界的大门。

当我们思考古人为何如此“联想”的时候,我们也就穿越了时空,与真正的历史联系在了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妖怪是怎样“炼”成的?

《山海经》一直都很风靡。

在网上随便搜一搜,就能找到很多注释本、读本、绘本;

以及各种打着《山海经》旗号的、所谓的“文化产品”,令人眼花缭乱。

我们都知道《山海经》里记载了很多妖怪和神话故事。

人们喜欢妖怪,或许仅仅只是因为猎奇。

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还可以用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

这些稀奇古怪的“生物”,不仅小孩子喜欢,大人们也很喜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海兽》局部图稿 刘力文 绘·文)

如果要讨论大家的消费心理,那么《山海经》可能是提供了一种“文学想象”——

人们需要异世界的故事,来抵消现实世界中的乏味。

刘宗迪告诉记者:

“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流,一直就是‘志怪文学’,

例如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唐传奇、《聊斋志异》,等等。

不过要溯源的话,

《山海经》可以说是所有‘志怪文学’的鼻祖。

国外比如日本、朝鲜半岛等一些地方的妖怪,最早也都和《山海经》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JK罗琳都曾从《山海经》里找灵感)

作为中国先秦古籍的《山海经》,自古以来都有不少学者对其中的“秘密”前赴后继。

然而所有的《山海经》研究者,都不得不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山海经》里的妖怪都是怎么来的?

对此,学术界也有很多猜测和揭秘。

比如《山经》中描述了一种叫“鯥”的怪兽。

它明明是鱼,身形却像牛,长着蛇的尾巴。

但这种怪物不是别的,是今天我们仍能看到的穿山甲

在刘宗迪看来,《山经》其实原是一部地理博物志,其中那些怪物的来历不难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海图》内页图)

“古代由于交通闭塞,古人对于远方的世界知之甚少,然而‘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所以早期的《山海经》研究者,基本上都相信书中那些稀奇古怪的奇人异兽,是异土真真实实存在的事物。”

实际上,《山海经》的第一个整理者刘歆和第一个注释者郭璞,持的都是这种“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的态度。

可想而知,两千多年前的先人并不是在凭空捏造,而是为了真实地记录他们的所见所闻。

只是这样的表达方式,被后世“误解”了而已。

同样,这些“误解”也造就了《山海经》的“奇”和“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妖怪传》)

此外,《山海经》的《海经》部分原是一幅描绘岁时节日行事的“月令图”——

描绘了古人在节日的狂欢活动中,常常用奇装异服把自己打扮成可怕的野兽,身穿羽衣把自己装扮成美丽的鸟儿。

在节日祭仪上,巫祝术士更是极尽装神弄鬼、装腔作势之能事。

表现善与恶、福与祸之间的力量斗争。

刘宗迪表示:

“正是这些充满奇情异形的节日庆典画面,让后来的解释者误以为此物‘只应天上有’,

在这种见识的误导下,一幅人间风情之图,最终被转述为神怪传奇之书,

成为了千古语怪之祖、中国神话之渊薮。”

不是妖怪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是妖怪书

而是地理志

如果《山海经》里的妖怪,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会被“误读”,

那么在此之前,也一定有人对此深信不疑,

正如现代的人们相信宇宙和星空一样,

《山海经》就是古人的“宇宙”。

(清代苏州年画《新刻山海经全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代苏州年画《新刻山海经全图》)

据刘宗迪介绍,在《山经》成籍的年代,君主为了了解世界、开发地理资源,

于是就派出大量的人去行走山川,对国内的动植物、矿物等自然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记录。

如今看来,《山海经》的《山经》部分就像一幅囊括了植物、动物、矿物的藏宝图

而《海经》也与今天大部分人将其看作“志怪之书”不同,

其实在早期文献中,《海经》是被作为地理书,尤其是“世界地理志”看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海经·南山经》内页)

战国时期,知识界还缺乏对异域地理和族群的真切了解,“五经”、诸子典籍中只有关于异域的模糊印象和零碎论述。

唯有《海外经》《大荒经》分别记述了四海八荒的方国人物、奇鸟异兽、神灵怪异。

俨然是一部现成的异域方国志,因此深受珍视。

并且成为战国时期知识界了解异域世界的唯一的地理学依据

此后,《楚辞·天问》《逸周书·王会解》《吕氏春秋·求人》等文中,也都出现了关于“世界图景”和“四裔风物”的系统论述。

这些文献中的空间图式和知识素材,无不深深地打上了《海经》的印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妖怪传》)

对此,刘宗迪表示:

“正如现在的自然常识会讲述地球的演化、地球有多大、包括几大洲几大洋、各洲都有哪些名山大川和珍禽异兽一样,

楚辞·天问》则用‘大禹治水’和‘共工触不周山’的神话解释了大地的演化,

用竖亥的‘大地测量’解释了大地的尺度,

并用众多神奇的‘四方异物’勾画出了一个大地边缘的景观。”

如此看来,当时的知识界确实是把《山海经》当成地理志来看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中国九州位于世界的中央,大地的四方为大海所环绕;

四海之外是形形色色的殊族异类、奇鸟怪兽,以及神灵物怪所居住和栖息的荒蛮地带。

大荒之外,则是渺茫不可知的天地之际——

四时变换的风就从那里吹来,日夜流转、四时轮回的日月星辰,也在那里升起和降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妖怪的背后是科学

当我们知道了《山海经》的本来面目其实是一本地理志,而地理志就是空间志。

在这样一片广袤的时空中,《山海经》就更像一本杂糅了各种科学知识的百科全书。

而这些知识,也都是“中国古代博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山经》中记载了很多“见则”引起“大水”和“大旱”两类灾害的动物——

其中“见则大旱”的多为蛇类;

而“见则大水”的多为鸟类。

刘宗迪认为,这些记载“是古人对乡土知识的调查,是先民长期防灾救灾经验的结晶,因此必定有一定的经验依据和科学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晋代郭璞撰《山海经传》)

通过这些信息的暗示和比较就可以发现:

《山海经》中的许多天地异象,实际上是基于对自然灾害发生时动物的异常行为的观察。

又如,猫头鹰在古书记载中,经常被视为“报丧鸟”——

只要看到这种鸟就预示着死亡。

直到现在,民间都还有“听到猫头鹰笑,就是有人将死”的迷信。

实际上,这并不是什么预兆,而是因为猫头鹰生性就喜欢吃腐肉,而且喜欢夜间出行。

古书中常见的给人间带来死亡灾祸的姑获鸟,原型就是猫头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观山海》)

如此看来,《山海经》里面的内容包罗万千,

对古代的地理知识,如山川河道、民族风俗都有记载。

除了记录了“羲和浴日”“常羲浴月”“后稷耕种百谷”“龙星纪时制度”等各种“自然科学”;

也记录了祭祀仪式、天神所掌管的职位和古代先人发明的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观山海》)

那么如今,介于“古代科学”和“现代科学”之间,我们又应该如何重读《山海经》?

对此,刘宗迪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西方的古典人类学认为,在人类历史上,或许曾经存在一种“原始思维”——

完全与理性、经验和逻辑绝缘的“原始心智”。

但是,《山海经》一书不是产生于原始时代,而是产生于早已走出蒙昧的战国时期。

一股脑儿地把它们贬斥为“神话”和无稽之谈,骨子里流露出来的是现代人的理性主义偏见和傲慢。

它除了再一次“证明”历史进步的幻象之外,并不能增进我们对于历史的理解和亲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宗迪说:

“我们重读《山海经》,或者说《山海经》的再创造,

一定要打破固有的对《山海经》‘原始心智’的贬低和现代人对‘无稽之谈’的偏见,

只有真正理解《山海经》的民俗学、地理学意义,

才能真正走进这个奇特绚丽的世界。”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新周刊》微信公众号(ID:new-weekly)。《新周刊》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以“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为定位,20多年来用新锐态度测量时代体温。从杂志到新媒体,《新周刊》继续寻找你我共同的痛点、泪点与笑点。关注新周刊微信公众号,与你一起有态度地生活。官方微博@新周刊。

咪小咕荐读

上架7小时就断货,惊艳全网的《山海经》绘本!90后“百鬼画师”杉泽的独特国风美学,将上古传说中的几百种神奇异兽一一呈现,呼之欲出的“灵气”一秒将你吸入国风神话的旖旎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山海》

作者:杉泽 / 梁超

11

星标一下,精彩不错过

为了各位书友不错过我们每天文章推送

这个小小操作千万别漏哦~

对照下方2步教程,1秒即可完成设置

您的星标⭐️对我们超级重要!




戳原文,进入《山海经》里的绮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