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一位硕士妈妈吐槽自家孩子的视频上了热搜。

视频中的妈妈表示:夫妻俩都是985大学的硕士,把孩子送进一本率超过70%的学校就读,但孩子别说考一本了,连上个三本都勉强……

其实,不仅这位学霸妈妈纳闷,许多家长也有过相同的疑惑:

明明父母的智商都不差,提供的教育资源也不错,为什么孩子会成绩落后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的学历和智商都不差

为什么孩子成绩落后?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应该是很多父母的心愿,但有时事情偏偏没法如愿。

在北京卫视一档亲子真人秀《敞开心扉的少年》中,来了这样一个三口之家:妈妈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爸爸是俄亥俄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双料硕士,妥妥的学霸本霸。

然而,他们13岁的儿子在最近一次的期末考试中,数学只考了29分,位列全班倒数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 | 腾讯视频

这样的落差,让这对学霸父母难以接受。

不光是这些学霸父母,连北大教授丁延庆都曾在视频中吐槽:每天给女儿辅导作业都会怀疑人生,和自己当年相比,差太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 | 抖音

丁延庆教授小时候被称为“神童”,6岁就能背下整本新华字典,本科就读于北大,之后进入哥大深造,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北大博导、副教授。

他的夫人同样是北大毕业,然而,女儿似乎完美地避开了父母的“学霸基因”,甚至数学还考过倒数。

对此,丁教授经历过痛心疾首、怀疑人生,最后坦然接受了孩子成绩并没有那么优秀的事实:

“这就是天道,没办法,你必须接受,不接受能怎么样?她就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 | 抖音

父母的学历和智商都很高,为什么孩子却不如自己?

早在1886年,英国遗传学家高尔顿(达尔文表弟)研究了1078对夫妇及后代的身高后,发现父母是高个子,孩子的身高也许高于平均身高,但不见得高于自己的父母。

这说明到一定程度后,后代的身高会往平均身高回归。在遗传学上这个概念,叫“均值回归”。

朋友圈之前流传一张#家族智商遗传振荡图#,就很好地解释了“均值回归”理论。如果父母的智商碰巧到了家族辉煌的顶点,那么孩子很有可能回归平均智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 | 网络

由此来看,不管是外表、身高,还是智商、运动能力等,如果父母的水平越高,孩子的成就可能会越平凡,即便比普通人好一些,但也很难赶上父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英家庭的孩子

压力往往更大

在育儿过程中,精英家长们总是更倾向于用精英的标准衡量孩子。

一旦看到孩子的成绩不如人意,再联想到自己曾经优秀的成绩,怎么可能不着急上火?

但在这样的期待下,孩子早已在无形中背负了巨大的压力。

曾经见过一则报道,父母均为博士,女儿学业压力很大,难以达到父母的要求,因此产生了轻生的想法,在留下一封英文遗书后服药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 | 凤凰视频

类似的事件屡见不鲜。南京一位博士毕业的“虎爸”,逼其还在上小学、幼儿园的一对儿女学习大学课程,并且经常让孩子学习到深夜。

如果孩子表现出反抗或厌学的情绪,或是学习进度没有达到他的要求,他就会暴跳如雷,对孩子进行辱骂和殴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 | 微博

这些高学历家长,大多都是中产阶级,他们比普通人更害怕阶层跌落,所以很担心自己的孩子成为比不上父母的普通人。

而对于孩子来说,这种父母高学历所带来的压力,有时比普通教育压力更加直观,甚至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孩子做真正的自己

而不是成为父母的翻版

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成才,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天才只是少数,孩子平凡普通才是世间常态。

学会认清和接受孩子未来不如自己的事实,是父母需要学习的一课。

而且,一个孩子优秀与否也不该单纯用学习成绩来衡量。每个孩子天生有不同的特点,也许在学习上没有优势,但在其他方面有独特的天赋。

家长应该努力在孩子身上寻找闪光点,而不是仅凭一张成绩单就全盘否定孩子的人生。

针对这个话题,协和教育集团总校长卢慧文曾在《名校长论坛》分享过:父母都是牛剑藤校毕业,该怎么养娃?她的建议给了很多家长启发。

点击视频

聆听卢慧文校长分享

正如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所说:

“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教会孩子怎样去选择,选择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专业,发展哪部分爱好,放弃哪些爱好。 ”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更不是复制品,他们拥有自己的人生。

如果真的爱孩子,就不要用自己的期待束缚他,让他成为父母的翻版,而是接纳他本来的样子,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开启真正属于自己的未来。

文章部分素材整理自INSIGHT视界、麦子熟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