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DL/T 393--2010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中推荐的方法。
具体如下:设n(n≥5)台同一家族设备(如同制造商同批次设备),某个状态量X的当前试验值的平均值为X,样本偏差为s(不含被诊断设备)。被诊断设备的当前试验值为x,则有显著性差异的条件为:
劣化表现为状态量值减少时(如绝缘电阻):x
劣化表现为状态量值增加时(如介质损耗因数):x>X+ks;
劣化表现为偏离初值时(如绕组电阻):x∉(X-ks,X+ks);
上列各式中k值根据n的大小按表选取。
易受环境影响的状态量,本方法仅供参考;设备台数n<5时,不适宜应用本方法。若不受试验条件影响,显著性差异分析法也适用于同一设备同一状态量历年试验结果的分析。该方法应用于绝缘电阻时应取绝缘电阻的对数值进行判断。
有关X和s的计算,任何一台“科学计算器”都有此功能,只要把需要统计的原始数据输进去,计算器即可自动完成X和s的计算。
例1:有两组电流互感器,属于同一批次设备,介质损耗因数试验结果如下(%):A相0.29;B,相0.21;C相0.32;A2相0.49,B,相0.34;C2相0.29。直觉是A2的值偏大,但有没有问题呢?提取除A2数据之外的其他5台电流互感器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到结果如下:介质损耗因数的平均值X=0.29,样本偏差s=0.0495,介质损耗因数劣化表现为状态量值增加。根据中表的数值,n=5时,k=2.57。由于A2的值(0.49)大于X+2.57s=0.42,由此可推定A,值偏大,如果能排除试验中的影响因素,确认试验数据准确可信,那么对A2应引起注意。
例2:一组新的电流互感器(共15台),现场试验介质损耗因数值分别为(%):0.19、0.21、0.24、0.26、0.25、0.21、0.20、0.29、0.23、0.31、0.47、0.27、0.21、0.25、0.23。显然,按传统方法全部判断为全部合格,但是投运2周后,介质损耗因数为0.47的这一台爆炸了。经调查分析原因为:由于催促工期,生产厂家简化了干燥工艺,导致干燥不彻底而引起。
例3:一次采购某制造厂生产的202V电流互感器共12台,出厂试验有一台介质损耗因数超标留厂检修,其余11台全运到现场。交接试验时所测介质损耗因数分别为(%):0.283、0.265、0.481、0.211、0.293、0.381、0.331、0.292、0.198、0.339、0.399。请给出你对该批次电流互感器的分析意见。
分析:
(1)首先判断介质损耗因数为0.481的电流互感器是否与其他10台有显著差异。其他10台介质损耗因数统计结果:平均值X=0.299,样本偏差s=0.0577。0.481>X+2.23=0.446,0.481的电流互感器与其他10台存在显著性差异。
(2)11台介质损耗因数值均合格,但0.481这台与其他10台有显著性差异,考虑到已有一台超标,很有可能存在家族性缺陷,建议与制造商联合查明原因。
通过上述分析表明,测量的数据不仅要合格还要合理。同一批产品因为相同型号、相同厂家、相同批次、相同设计、相同工艺、相同材质等,一般情况下测得的参数值应大致相同。如差异很大,即使合格,但是不合理,也不能轻易放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