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中苏两国关系从同盟走向破裂,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也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战略上的重大胜利。

中苏分裂埋下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伏笔,其影响甚至波及至今。

掩卷回思,期间各方博弈,波谲云诡,让人慨叹不已。

1950年2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年4月11日起条约生效,有效期为30年。

这个条约标志着中国与苏联正式结成社会主义同盟,彼此互相支持,互相援助。

中苏同盟对于国际共运的蓬勃发展意义非常重要,在朝鲜、在越南、在各殖民地,中苏同盟都击败了西方世界的反攻,国际共运走向高潮。

那个年代,苏联的口号是“解放全人类”,美国的口号是“保卫自由世界”,一个攻,一个守。

作为一位卓越的政治家,斯大林对中国的影响力看得非常透彻,没有中国的支持,苏联在冷战中耗不过西方。

西方在几百年的殖民掠夺中积累了巨大的国家财富,而苏联成立不过三十年,期间还遭受了二战的巨大损失,单纯比拼国力,苏联比不过西方。

因此,他给苏联的后继者留下了定国安邦的遗策:“欧洲革命归苏联,亚洲革命归中国。”

苏联将注意力集中于欧洲,亚洲革命高潮由中国推动,中苏紧密同盟。

如果按此政策执行下去,苏联根本不会陷入到后期全球扩张,进而力不从心的窘境。

斯大林和毛泽东都认为,中苏最少应该维持30年的同盟关系,以求国力得到大幅度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在赫鲁晓夫这里起了变化。

赫鲁晓夫不是一个理论家,他被苏联战后十多年国力的大幅增长冲昏了头脑,自认为苏联已经拥有足够的实力能够与美国平起平坐,用和平手段比拼谁才是更好的制度。

1956年2月24日,苏共二十大,坐稳最高领导人位置的赫鲁晓夫公开提出了“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社会主义发展新政策。

2月25日,赫鲁晓夫发表《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否定了斯大林,否定了斯大林主义。

这是国际共运历史上,第一位领袖级人物被公开否定。

否定斯大林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激起了强烈的狂潮,造成了巨大的纷乱,但赫鲁晓夫决心不改,依旧推行对美缓和政策。

赫鲁晓夫的胆子确实是大。

1959年9月,赫鲁晓夫访问美国是这一政策影响力的高峰,美国政府高规格接待赫鲁晓夫,这让他非常自信。

全世界也普遍认为,美苏和平共处的年代即将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支撑对美缓和政策,赫鲁晓夫希望中国也能跟随苏联降低输出革命,转向和平竞争,在核武器开发、台湾问题、印度问题、中美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上作出妥协。

从私人关系角度,赫鲁晓夫可以说是对中国支持力度最大的苏联领导人,在他的任内,苏联支援中国“156个工业项目”,派遣了大量专家援华指导,为新中国的工业化起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苏联还曾打算援助中国核武器技术。

赫鲁晓夫对毛主席本人也非常尊重,1957年毛主席第二次访问苏联参加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大会,苏方给予的是最高级别的接待规格,远非1949年可以比拟。

引起两国关系紧张的“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事件”,中方提出反对之后,赫鲁晓夫专门致歉,解决了纠纷。

于公于私,赫鲁晓夫都希望且相信中国会支持他。

但中方思考的显然更加深远,首先就是对斯大林的评价问题。

虽然斯大林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造成过巨大伤害,但是,斯大林为苏联、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全盘否定他,不符合历史事实。

“大清洗运动”苏联全党都有责任,包括赫鲁晓夫在内,把所有的脏水都泼到斯大林个人头上,从历史角度讲是完全不公平的。

斯大林是在国际共运中享有巨大威望的历史人物,对他的评价突然翻转,必然会引起社会主义阵营思想的混乱,进而引起社会的混乱。

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的相继爆发,验证了中共的判断。

如果不是苏军强硬和中共帮助,“东欧剧变”会提前三十年上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赫鲁晓夫的对美缓和政策,中方最开始持谨慎支持态度,毕竟和平是谁都期望的。

但随着赫鲁晓夫对美国的让步越来越多,很多政策都触碰到了中国的底线,中共转而开始反对批评赫鲁晓夫的对美缓和。

毛主席还专门写了一首打油诗讽刺赫鲁晓夫访美,“西海如今出圣人,涂脂抹粉上豪门。一辆汽车几间屋,三头黄犊半盘银。举世劳民同主子,万年宇宙绝纷争。列宁火焰成灰烬,人类从此入大同。”

矛盾终于不可避免地大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