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稽查是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重要步骤和环节,是税务机关代表国家依法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的一种形式。税务稽查的依据是具有各种法律效力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及各种政策规定。具体包括日常稽查、专项稽查和专案稽查。

每年的5-12月是税务稽查准时到来的日子。近日,多地税务局已发布“2023年度税务稽查随机抽查计划”的通知。那么,税务机关是怎么筛选稽查企业的呢?税局稽查都怎么查?查什么?2023年税务公布的稽查重点有哪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6日,国家税务总局举行5月份例行发布会,在会上提及今年税务稽查工作的重点。

2023年税务稽查重点

2023年税务稽查重点

1. 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偷逃税;

2. 农产品等虚开发票高发行业;

3. 协助纳税人逃避税的中介机构;

4. 骗取出口退税;

5. 骗取留抵退税;

6. 未依法依规办理个人所得税汇算;

7. 加油站偷逃税;

8. 网络主播偷逃税等。

1

税务局筛选稽查对象的?

1.推送案源
税务局设置风险控制管理部门,会根据“大数据”进行分析,一旦发现企业纳税情况有异常,就会第一时间把风险提示推送到稽查部门,进而稽查部门对企业进行检查。
2.检举案源
这个主要是来源于公司内部人员、竞争对手,等等。针对此种情况,举报的信息一般是比较准确的,一查一个准。
3.安排案源
安排案源,就是指税务机关根据年度稽查工作任务安排,对辖区内的重点企业、行业进行定向检查。
4.自选案源
企业存在以下这些情况之一的,被“抽中”的可能性非常大。

(1)税收风险等级为高风险的;
(2)2个年度内2次以上被检举且经检查均有税收违法行为的;

(3)受托协查事项中存在税收违法行为的;

(4)长期纳税申报异常的;

(5)纳税信用级别为D级的;

(6)被相关部门列为违法失信联合惩戒的;

(7)存在其他异常情况的。

2

税局查账都查什么?

1.查合同

查询双方签订合同的具体内容,从企业实际经营范围及需求出发,查看是否存在异常的交易情况。

2.查发票

看销售方开具的发票是否符合企业经营范围内业务,购买方收取的发票是否是企业日常经营所需。

3.查上下游

查询上下游的账簿,购买方和销售方针对同一笔交易入账的经济业务内容是否一致。

4.查资金流

问题时,一定保证发票、业务、资金三流一致,提供一条完整真实的证据链,否则还是有可能会被认定存在问题。

3

税局稽查怎么查?

“看”企业的收入

1. 通过成本和费用来比对利润是否为负数;

2. 比对开具出去的发票,收到的货款数额以及卖出的产品;

3. 通过大数据,查询有交易的下游企业的相关账本数据,比对是否存在异常;

4. 通过比对同行业收入,稽查是否存在异常。

“观”企业成本费用

1. 长期购进原材料或产品时暂估入库;

2. 购进原材料或产品为了价格低一点而不索要发票;

3. 计提了费用而迟迟没有费用发票;

4. 差旅费、加油费、会议费等费用异常。

“查”企业库存

企业一定要做好存货管理,统计好进销存,定期盘点库存,做好账实差异分析表,尽量避免库存账实不一致。

“监管”企业银行账户

随着企业信息的联网,相关部门也可以通过系统核实企业纳税信息及纳税人营业状态等情况。

企业如果存在以下异常情况的,一定会被稽查:

1. 企业当期新增应收账款大于收入80%、应收账款长期为负数;

2. 当期新增应付账款大于收入80%;

3. 预收账款减少但未记入收入、预收账款占销售收入20%以上;

4. 当期新增其它应收款大于销售收入80%。

“算”企业应纳税额

有以下几种情形,企业非常可能被查:

1. 企业税负与本企业不同期间,与同行业其他公司对比,变动异常,过高或过低;

2. 税负率与企业的开票情况、取得支出发票情况差异过大;

3. 企业的进项变动率远大于销项税额变动率;

4. 在水、电等能耗变动不大的情形下,税负率差异过大;

5. 企业大部分员工长期在个税起征点以下;

6. 员工个税申报表中的工资与企业申报的工资不一致等等;

7. 增值税收入长期大于企业所得税收入;

8. 税负率异常。

税务稽查的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企业自查重点

红线一:虚开发票

其中,与实际经营情况不符:

1.没有真实交易;

2.有真实交易,但开具数量或金额不符;3.进行了实际交易,但让他人代开发票。注意:虚开发票不只是公司虚开了发票才算虚开,同样,接受虚开的发票也是虚开发票。

红线二:对开、环开发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开、环开发票虽然属于闭环抵扣,未少缴税,也未给国家造成损失,但是,它是基于没有真实业务的情况下开具的发票,属于虚开发票,同样会面临相应的处罚。

红线三:三流或四流不一致

三流一致就是资金流、发票流、货物流相统一,有的会加上合同流,也就是四流一致。

如果三流或四流不一致,很可能被税务机关判定为“虚开发票”,面临处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线四:通过公转私、私转私等隐匿收入

去年,央行发布了大额现金管理试点,这无疑释放了一个信号,通过私户来隐匿收入实属自投罗网。

以下9种情况可能会被重点监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线五:买发票、虚列工资等多列支出

买发票相当于虚开发票,这种行为不仅进项税转出、税前调增,还要面临巨额罚款和滞纳金,甚至会受到刑事处罚。“工资表”也是税务局稽查的重点方向。

在此给大家3点建议:

1.工资表涉及人员签字;

2.通过银行代发工资,避免现金发放;

3.工资发放员工,一定要交社保、签劳动合同。

红线六:个人所得税上动歪脑筋

2023年,个税是被稽查的重点。随着个税申报系统不断完善,冒用身份、编造虚假工资等很容易被稽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线七:疏忽小税种

很多公司对小税种不重视,认为其金额小,不会被监管。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小税种也会引起大风险。

红线八:骗取出口退税

大数据时代,多部门(税务、海关、银行等)信息已共享,再想通过以前方法骗取出口退税已经不现实。

红线九:库存账实不一致

发票开具实行全票面上传,简单说就是发票开具不只是发票抬头、金额,就连开具的商品名称、数量、单价都会被监管。也就是说,公司的进销存都是透明的。只要企业开具的发票异常,很快就会接到税务局电话,甚至会实地盘查,一旦有问题,就会涉嫌偷税。

在此提醒,一定要做好存货管理,统计好进销存,定期盘点库存,做账实差异分析表。再者,违法的事情不要做,不要开具与实际经营不符的发票。

红线十:长期零申报

零申报是指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没有发生应税行为。“长期”,通常情况下认定为半年

长期“零申报”后:

  1. 税务机关将纳税人纳入重点监控范围,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纳税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发现其存在隐瞒收入、虚开发票等行为,要求其补缴当期税款与滞纳金,并可按规定对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移送稽查;
  2. 纳税人为走逃户的,按规定纳入重大失信名单并对外公告,同时利用系统核查“受票方”,核查其是否存在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发票、恶意串通等情况,并按照规定进行查处,同时将走逃户纳税人直接评定为D纳税人,承担D纳税人后果;
  3. 对长期零申报且持有发票的纳税人,发票降版降量。同时可以按规定要求纳税人定期前往税务机关对发票的使用进行核查;
  4. 税务机关通过核查,可以按照相关规定采用成本费用公式核定纳税人收入。

除此之外,如果企业属于高新企业等税收优惠认定企业,或者税负率异常等,也会受到税务局的重点“关照”。

·汇用薪为共享经济灵活用工平台,为企业提供共享经济综合服务;

·企业可通过汇用薪平台发布任务、验收、支付,在线查看银行回单、发票等结算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