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自媒体大V发负面了,是很多企业PR头疼的事儿。

遇到这种情况,企业PR通行的做法,是直接找大V谈,或者一份公司函或者律师函直接给大V发过去。

如果直接找过去不是“谈合作”,那“直接找大V”是很不正确的做法。

不信可以梳理一下企业二次舆情,每个人都可以发现,原来二次舆情相当一部分都是企业直接联系大V,然后被大V截图二次曝光了造成的。什么律师函、公司函乃至私下交流的微信聊天记录,统统给你亮出来。

然后大V非常大义凛然地对公众广而告之:我的内容没有任何错误,我不是能被吓唬住威胁住的,这家企业被指出了问题却不思悔改还来骚扰我,好不要脸!

然后双方陷入撕逼战:你说你的理,我说我的理。公众看的一脸懵,不知道该信谁,最后说:嘿,估计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拿下发布不实信息还特别牛逼的自媒体大V,法律专业视角下的舆情处置是有效的方式。以前不久某企业遭遇的事件为例——

某视频大V,在抖音、快手、视频号、小红书、B站和百度视频上都是百万粉丝以上,其中抖音和快手的粉丝五六百万。

日前,这位大V发布了关于某企业的不实信息。企业与大V私下沟通,语气谦卑请求下架视频,大V不但没理,还直接把公司发来的函放到网上,然后针对里面的内容一段一段地“撕逼”,形成了第二条、第三条和第三条舆情视频。

之后企业改变策略,通过法律公关手段处置,舆情迅速得到解决,最后有些视频企业还来得及处置,这位当初不可一世的大V自己就悄悄删掉了。

如何做到的?

法律公关处置手段,是通过平台投诉的方式。很多人一看到这里马上说了,哎呀原来就是这个呀,我们平时也做。

表面相同,但实质完全不同。

实践中,很多企业人员事儿自己都没核实清楚,就开始“辟谣”了。

很多人写的函是这样的三段论——

你是造谣,这些都不存在!

你赶紧删了吧!

你要是不删你可等着啊我告诉你!

你自己都没把事了解核实清楚,手里更是一点扎实证据没握住,你让大V怎么怕你,怎么让他信服?

法律公关视角下的舆情处置,需要建立先“确认事实”再“分析批驳”的法律思辨逻辑。

如果是初来乍到,核实了解梳理可能确实要费点时间。但如果时间长了,对业务已经非常熟悉,一些失实点以及证据收集已经是一眼能看穿的事情。

有能力发现对方的关键失实点,善于收集组织证据,并用简洁清晰而有逻辑的语言阐述出来,是法律公关专业视角下舆情处置的核心。

听着简单,但实操就会发现不是这样。就像很多当事人认为自己看看法条也能自己一个人出庭一样,不是那么回事。

如上面的自媒体大V案例,因为几个关键失实点被揪了出来,且有扎实的证据佐证,向平台投诉后,一些平台在8小时内就做出了支持性答复,多数平台在24小时之内做出了认定和举措。

这时,大V发现自己确实被抓住了“短儿”,而且平台也认定这些都是“短儿”,视频一条一条地“消失”。

于是这位大V怕了,开始自己主动悄悄清理。大V舆情,就这样解除了。

今年,我们将把线下专题沙龙活动作为工作重点。欢迎关注——

欢迎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limeng719719

舆情处置干货

舆情教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