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霍亚茹

从军兵种——陆军通信兵

现在职业——北京住总集团职员

卧倒,在泥土地上匍匐前进,一点点靠近目标;蹬地,转身挥臂,铆足劲将“手榴弹”抛向前方……退伍后的两年里,军营里训练的场景经常放电影似的闪现在霍亚茹的脑海。

身高1米72的霍亚茹,还保留着很多当兵时的习惯——说话干脆利落,做事雷厉风行。虽然现在她已留起长发,可她最怀念的,还是那些“不得不留短发”的日子。

军营的约定,要从2015年“九三阅兵”说起。那一年,霍亚茹20岁,住在北京房山家里。“轰隆隆……”打开窗户,她看到一架架战机从楼顶呼啸而过;另一边的电视直播里,坦克整齐列阵,战士英姿飒爽。“太精彩了!”霍亚茹心潮澎湃,一个念头在心中愈发坚定,“我要去当兵!”

2016年征兵通道开启第一天,她就迫不及待报了名。

一进军营,霍亚茹展现出较高的运动天赋。爬战术、吊单杠、投掷手榴弹……各项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单杠曲臂悬垂”项目,由她创造的纪录直到退伍时还没被打破。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都说当兵苦,可我很享受这个过程。”手榴弹投远,霍亚茹一遍又一遍地练,手臂肿胀抬不起来也不停。女兵及格线是20米,她硬是练到了35米多。

霍亚茹也有薄弱项目。刚开始,她的3公里跑步成绩总是“吊车尾”,她便主动要求在训练时加负重,每天睡觉前还加练,最终把自己练成了队里的“领头羊”。

新兵训练结束,霍亚茹被分到某集团军某旅信保队话务班。这和她想象的军旅生活一点儿也不一样。“当兵应该是英勇威猛地战斗,是昂首阔步地走过天安门,怎么能每天坐在训练室里面对着号码本呢?”

第一次业务考核,50组号码,霍亚茹错了40多组。排长找她谈心:“话务兵同样重要,一通电话,有可能是一项重要的决策部署、一道紧急的战斗指令。”

军营里,每一个角色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霍亚茹想明白了,又恢复了往日的认真劲儿。她将要背诵的内容制成口袋书,见缝插针地学习。不到3个月,她就能准确一一对应姓名、职务,速度和准确性迅速提升。

当上副班长,荣立三等功,作为代表出席战区陆军团员大会……荣誉已经得了不少。2018年暑假,霍亚茹服役期满,她可以选择离开军营。

“回学校把书念完吧,早点儿毕业就业。”“回家吧,父母也能照顾到。”23岁的年纪,当同龄的女孩们逛街、约会的时候,霍亚茹却在军营里大汗淋漓地训练。亲朋好友心疼她,劝她能走就走。

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她决定和军营“续约三年”。2018年9月,她出现在新兵“教头”集训营。她在日记里解释留下的原因:“这里适合我,这里需要我,我和军营,恋期未满!”

“教头”霍亚茹带着新兵们在高温天里摸爬滚打,汗珠一颗接一颗地落下。可看着略显稚嫩的“新兵蛋子”一个个蜕变成充满血性的军人,她就特有成就感。

2022年春节,是霍亚茹退伍后第一个春节。当兵5年里,春节从没和家人团聚过,这一次本应和家人一起过节,但她却“爽约”了——当冬奥志愿者,春节要参加封闭训练。

“你就是征兵宣传海报上的霍亚茹吧!”一次,走在街上,霍亚茹被人认了出来。原来,北京市征兵办公室邀请她和其他6个年轻人拍一组征兵海报,霍亚茹的形象出现在大街小巷和各大媒体上。

看到海报,很多人跑来咨询霍亚茹,“以后也要让弟弟、妹妹或自己的孩子去参军。”每每这时,霍亚茹都热心地结合自己的从军经历,鼓励更多热血青年投身军营。

“即便退伍了,我与军营的缘分,也永远不会断。”霍亚茹说。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