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银川市检察院检察长(左二)在该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网上信访大厅接待来访群众,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银川市检察机关举行“关注特殊困难群体 强化专项司法救助”工作座谈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银川市检察院召开检察听证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银川市检察院检察官进社区,为群众上好一堂法治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银川市检察院检察官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大厅接待来访群众。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珍惜、推广、创新“枫桥经验”20周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检察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高度重视信访矛盾化解工作,建立“345”工作模式(三个服务平台、四项举措、五个效果),创建“银川检察·枫桥12309”品牌,推出“金检超市解民忧”“石榴籽接访暖民心”“五心解忧纾民困”等一批优质高效的特色检察产品,生动展现银川检察“枫桥经验”的创新实践。

搭建三个服务平台,让群众可感可知检察温度

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也是检察机关“家门口”的调查研究。通过搭建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化管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以高质效检察工作守护百姓安宁。

做强“枫桥12309”检察服务中心,提供一体化最优服务。信访工作、控告申诉检察工作是了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重要窗口。银川市检察院全力畅通群众诉求表达途径,探索“枫桥12309”检察服务中心建设,推行检察长接待制、党员接待制、青年干警轮岗接待制、律师接访制、检察官以案释法接待制等五项制度,充分调动各方力量解决群众诉求。对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事项,以简易听证的方式用最短时间向信访群众释法说理,实现当场一次办结,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只进一次门”。永宁县检察院推出“五心解忧”工作法,以热心、细心、真心、精心、诚心倾听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三年来,全市12309检察服务中心接待来访群众3936人次,首访息诉率保持在98%以上。

做好网上信访平台,努力让信访群众“少跑路、不跑路”。“枫桥经验”之所以历久弥新,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与时俱进、与时代结合。数字赋能,正是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强大助力。银川市检察院借力“智慧银川”平台建设,率先将12309中国检察网链接嵌入银川智慧城市运营大数据平台,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网上服务,真正做到关门不“打烊”、服务不断档。今年以来,银川市检察院深入落实数字检察战略,以检察机关司法救助平台为中心,打通与司法、民政、妇联等部门数据壁垒,实现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信息共享衔接,助力快速筛查救助线索,提高办案效率。目前,全市检察机关已建立农村困难群体、未成年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数据模型2个。

做实横向协作平台,合力解决信访群众合理诉求。银川市检察院把握涉法涉诉矛盾纠纷化解的内在规律,立足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协调公安、法院、司法以及律师和基层相关单位,建立横向协作平台。联合制定《关于健全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工作实施办法》《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衔接配合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司法救助案件线索移送与社会化救助衔接机制的实施意见》等制度,共促信访突出问题治理。其中,信访人马某不服公安机关立案决定,认为其被网恋对象敲诈陷害,且自己未实施伤害对方行为,遂向检察机关申请撤案监督。银川市检察院检察长包案审查后认为,现有证据不能证实马某构成犯罪且再无取证可能性,马某的申诉理由具有合理性,据此依法监督公安机关撤案。银川市检察院对于涉及多部门的信访诉求,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三年来合力化解跨部门疑难信访案件10余件。

落实四项举措,让群众“见真效”

信访案件涉及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银川市检察机关坚持“事件处置不过夜,矛盾化解不隔周”的理念,以保障、维护群众利益为切入点,落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领导包案、检察听证、司法救助四项措施,努力实现将信访矛盾化解在小、化解在早,避免发生“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让检察承诺“一诺到底”。银川市检察机关瞄准“来信不回”这个信访“痛点”发力,在接访过程中严格落实“听清、问明、记全”六字工作要求,对群众的信访事项能当场答复的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采用“电话+短信+书面”组合答复方式,以“求极致高质效”的工作作风兑现对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的承诺。银川市检察院收到李某申诉材料后,经审查认为原案不起诉决定未有不当,但李某的权益确实受损,后努力促成被不起诉人赔偿李某14万元,妥善解决当事人的实际困难,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

释放“头雁效应”,让关键少数发挥关键作用。银川市检察机关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办案”制度,明确要求检察长要办理疑难复杂信访案件,先后制定印发检察长接待日制度、院领导包案办理首次信访规定等制度,加强对信访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制度规范。全市检察机关院领导每周定期接访群众、阅批重要信访件,带头办理的重大、疑难、复杂信访案件化解率达85%。

2022年,银川市检察院创新推行“一书一函一提示”的院领导包案办理首次信访工作法,全力落实“六包”工作要求,切实降低信访矛盾上行率。“一书”是指案件受理后向当事人送达通知书,告知本案由院领导包案办理;“一函”是指以提示函形式告知包案领导办理期限、包案职责、调卷审查、风险评估、化解稳控等工作要求,提醒院领导综合运用公开听证、司法救助、检调对接等措施,推动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一提示”是指向承办检察官发出提示函,写明包案领导、注意事项等内容,提示检察官压实主体责任,做实首办环节矛盾化解。自推行院领导包案办理首次信访案件以来,两级院院领导包案办理立案监督、刑事申诉、国家赔偿案件158件,已办结133件。

检察听证,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让申诉人相信正义的天平没有倾斜,最好的办法就是公开,邀请“明白人”评理,把检察办案过程、办案依据“晒出来”。银川市检察机关让公开听证成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举措,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和专家学者等社会第三方参与检察听证,为信访人提供充分表达诉求的平台,摆事实、讲证据、释法理、讲情理,让人民群众从开放、透明的办案过程中感受公平正义,以公开促公正赢公信。

司法救助,让检心暖民心。司法救助工作一头连着百姓疾苦,一头系着司法关爱,是检察机关践行司法为民的重要实践之一。银川市检察机关探索由案管部门在收案环节筛查具备救助条件的案件并重点标注,提醒办案部门核查后移送控申检察部门办理,形成“案管部门提醒、办案部门筛查、控申检察部门主办”的司法救助关口前移机制。对于病情严重、生活极度困难的申请人,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优势,实施联动救助,切实解决群众的急迫困难。银川市金凤区检察院开通“司法救助直播间”,定期开展以“国家司法救助”为主题的普法直播。深化“司法救助+”模式,对因案致贫致困的当事人,协调开展心理救助、就业帮扶等救助活动,实现救助效果最优。

聚焦五个效果,让群众“真满意”

最高检检察长应勇在全国检察机关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更加注重化解人民群众涉法涉检诉求,要用心用情办好检察为民实事。银川市检察机关聚焦党建引领、为民办实事、诉源治理、积案化解、监督质效,最大限度赢得民心、汇集民力、尊重民意,让群众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大受益者、最广参与者和最终评判者。

以党建引领助力工作提质增效。党建引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政治灵魂,银川市检察机关构建“党建带队建促业务”的一体化工作格局,将党支部建在处室,将党建活动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第一堂党课、第一堂政治必修课,让“总书记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党委有要求,我们就见行动”成为12309检察接访人员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将政治素养同检察业务素能有机结合起来,深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定期组织全市控告申诉检察业务条线检察官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交流分享做好群众工作的经验做法,把党建工作激发出的精神动力切实转化为提升业务工作质效的具体举措,带动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让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以体现,以强有力的基层战斗堡垒确保矛盾纠纷得以有效化解。

以“如我在诉”之心办好检察为民实事。人民性是检察机关的本质属性,银川市检察机关坚持将信访矛盾处置在萌芽并就地化解,全力解决群众困难,不断优化信访场所环境,强化工作作风,以优良的工作作风服务群众。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深化开展“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和检察自觉。

以更高质量诉源治理促进更高水平社会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枫桥经验”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依靠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就地解决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创建“无讼村居”示范点就是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有力实践。银川市西夏区检察院与镇北堡法庭、司法所、派出所、综治中心等共同设立“一站多元 调和万家”工作站,定期开展法律咨询。在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村设立检察官联系点,联合西夏区法院在昊苑村、德林村打造“无讼村居”示范点,以检察官法官说法、村官说理、网格员说情、互助共调的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模式实现“矛盾少、秩序好、村风正、大局稳”的社会治理良好局面。银川市兴庆区检察院充分发挥基层检察服务百姓、服务民生“第一站”的优势,将日常来访、刑事和解、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等工作集于一体,成立“石榴籽”检察接访室,妥善化解涉法涉诉信访矛盾纠纷。

以信访积案化解实现群众满意度提升。重复疑难信访不仅是信访人的“心病”,也是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银川市检察机关严格落实“五个到位”,即领导包案到位、调查核实到位、公开听证到位、联合化解到位、救助帮扶到位,着力推进从“结案了事”到“案结事了”转变。对与检察机关有强烈抵触情绪的信访老户、“骨头案”、“钉子案”,引入律师包案化解,利用其法律专业知识和中立立场,搭建信访人与检察机关的沟通平台。银川市检察机关以“求极致”的精神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把“信访”变成“信任”,推动一批重复信访积案得以化解,检察机关在推动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职能作用得以彰显。

以反向审视倒逼法律监督质效和服务群众能力提高。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既要坚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勇于开展自我监督,又要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银川市检察机关注重审查原案办案环节是否存在问题、是否存在管理漏洞及风险隐患,据此依法提出纠正违法意见、制发检察建议等,促进原案办理单位开展源头治理。银川市检察院检察长在审查杨某申请国家赔偿一案时,发现银川市中级法院对杨某宣告无罪后未立即释放,超期羁押14天,当即向法院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法院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刑事审判法官分析整改,举一反三规范执法办案。三年来,在信访办理环节针对公安机关受案、立案存在违法、审判活动不规范行为及教育部门对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体系不完善引发信访问题等产生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制发检察建议18份,相关单位均予以采纳并研究制定对策,实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域的办案效果,促进信访矛盾纠纷得到源头治理。

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银川市检察机关将持续打造“银川检察·枫桥12309”,更加主动汲取“枫桥经验”精神内涵,推动运用新时代检察版“枫桥经验”参与社会治理、促进平安建设,以春风化雨般的语言、将心比心的情怀、更优的服务、更实的举措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和“强首府”战略实施。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