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都是围绕市场来说的,先是说了下活跃资本市场政策下后市的两个阶段,昨天也针对医药事件进行了我们的思考和看法。

今天市场整体还是小幅震荡、分化的表现,钢铁、有色、煤炭周期表现比较好。

不难看出来,近期顺周期行业是有异动的,不论是地产链、化工、有色、钢铁,其实背后还是博弈工业去库存结束。

这张图是工业库存同比增速,与顺周期行业,包括化工、钢铁、轻工以及有色大金属的走势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看到,走势相关性是比较高的。

换句话说,如果未来工业库存到底,开始补库存的时候,这些顺周期方向也会受益。时间上,当前市场早的看四季度,慢的看明年一季度开始出现拐点。不过市场都是买预期、卖事实的,不排除提前布局去反映这个逻辑。所以,四季度这个方向还是有机会的。

除了去库存结束下的顺周期;国内产业浪潮蓄势待发下的AI;困境反转下的电子半导体和港股,都是我们在月报中近期不断提及的方向。

然后,今天再说下主动基金吧。

原因也是因为近期在市场中看到了一些关于主动基金的评论或看法,所以想通过比较客观的东西说下我们的想法和看法。

主动基金确实今年以来表现整体不好,特别是相比于沪深300来说,更别说沪指了,这个是事实。

但老基民或者老股民也知道,沪指,也就是上证指数领跑的年份并不多,可以说是很少见的。

这背后代表的是每年的市场赚钱逻辑是不同的。

比如20年,疫情下自己偏好确定性,所以白马强,21年出了新能源高成长,资金偏好景气度,22年至今,资金又开始偏好三低,也就是低筹码+低估值+低位。

但往往的结果是,当我们认清市场偏好的时候,逐步相信的时候,赚钱逻辑又变了。就像20年大家都相信了白马、核心资产的故事,21年都相信的新能源的故事一样。

所以之前为什么说“今年学会的市场招数,可能就是明年亏钱的毒药”,正所谓风水轮流转。

包括基金也是一样,14年你买指数更赚钱;20年你只有买基金经理更赚钱;21年,你只有买高成长的指数更赚钱;22年你只有买低位指数更赚钱。

那什么时候更适合主动基金的行情呢?

其实大部分的基金经理,都是擅长去找基本面最优质、稳定那批公司,或者具有景气度成长性的企业。因此当市场形成新的产业趋势一致看好,或者回归基本面逻辑的时候,基金经理的优势才能发挥出来。

而市场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最主要核心逻辑是估值修复,以及政策和新技术下的主题投资,与基本面和景气度关系不大。

不仅如此,这张图告诉也告诉我们,相比沪深300指数,虽然偏股基金并不是每年都获胜,但胜率也有7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张图告诉我们,不论是5年还是10年,偏股基金指数相比其他指数来说,不论是收益还是说波动下的性价比,都是最好的指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说,市场每年都有自己的赚钱逻辑,当一个逻辑都被看透了,那么肯定就无效了,就会找下一个逻辑,但不论怎么变,是今年东打一枪,还是明天西打大一棒,最后核心不变的还是业绩的增长,不论是高成长还是稳成长。

投资还是要有自己最相信、最认可的理念,并坚持下去,必会给予美妙的回响。

好,今天就这样,没说到了可以留言区。

风险提示:本资料所引用的观点、分析是其在目前特定市场情况下并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下的分析和判断,并不意味着适合今后所有的市场状况,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也不构成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搬砖小组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