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邓小平决定选派一批公费留学生赴美留学,很多人表示支持。

但也有人提出了质疑:“万一他们以后不回来怎么办?”

邓小平听到后,微微一笑。接着霸气地说了一句话,瞬间消除所有人的疑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小平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先后经历了“三落三起”。第一次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中央苏区,遭到批斗,撤销职务。

第二次是在十年特殊时期再次被打倒,下放江西劳动改造;第三次是1976年至1977年,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第三次被批判。

不过幸运的是,他的一生中遇到了很多贵人,在关键时刻总能获得帮助或保护。当然,这也与他本人的坚韧性格有关,支撑着他挺了过来。

做出派人到外国留学的这一决定时,他刚刚第三次复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曾经长期在外交、教育、科技等战线上工作过。

所以再次复出,他立马又将“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提上了日程。

而要搞“四个现代化”,最关键的要素就是人才。

所以,当时邓小平重点出台了两个举措,一个是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布了关于对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通知,宣布中断十多年的高考正式恢复。

另一个就是决定选派一批公费留学生去美国留学,把最先进的技术知识带回来,这样能够让国内大学进行比较,找到自己的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小平认为,这是快速提高我国科教水平的方法之一,预计五年内就会产生效果。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但这个想法提出后,也有人认为会存在一个隐患问题。

那就是选出来的学生都是公费出国留学,国家为此花了很多钱,如果他们毕业之后不回国怎么办?

如果真的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不仅会浪费教育经费,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其实邓小平也早就考虑到了。他觉得凡事肯定都有两面性,当时国家正在发展,需要迈开步子,不能够因为怕留学生不回来就因噎废食。

于是他霸气地回应道:“就算跑了十分之一,还有十分之九会回国嘛,派出去一万个人,能回来九千也不错,不要怕、大量的派,我有信心”。

看到他如此坚定,大家也瞬间打消了顾虑。

于是在1978年12月,第一批公费留学生名单出炉,一共有52人,他们从北京乘坐飞机到美国纽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小平相信,这精心选拔的52个人都是非常优秀的,他们学成之后一定会回来报效祖国。

后来的事实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

这52名学生按照计划完成学业之后,没有一个人选择留在美国,而是全部回到国内,他们大多被分配到科研和教育岗位,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出了巨大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52个人当中,涌现出了有很多名人。比如中国铸造和材料加工专家柳百成,中国通信程控交换技术奠基人陈俊亮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俊亮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还表示,我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高的成就,与当年的留学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不得不说,邓公当年的这一决策是很正确的。而在有人提出疑问的时候,他没有明显反驳,而是讲清形势和大局,这一点也很有魄力。

今天,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出国留学已经成为常态,其中有不少人在学成后都选择回来报效祖国。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打下的良好基础。我们应该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