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岐山、天下归心。仁爱孝亲,忠孝礼义——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北的岐山县被誉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和“周礼之乡”,流传至今的耕读传家、孝亲挚爱等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促进了当地“典故之乡”、“礼仪之乡”、“文化之乡”美名的形成和传播。7月20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赓续红色精神党史宣讲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宝鸡市岐山县凤鸣镇堰河村进行双向交流学习并开展党史宣讲。

7月20日,团队成员们踏着熹微晨光到达宝鸡市岐山县堰河村,走进了这座充满历史韵味和丰富党史知识的村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践活动伊始,村委会工作人员给实践团讲述了堰河村的历史与发展,以及简绍了堰河村现在的基本情况。

随后,实践队员们为堰河村村干部们进行党史宣讲。他们以“红船精神”为党史宣传出发点,鼓励每一位村民学史知史,爱党爱国。整个宣讲过程双方配合有序,做到有问有答,相处融洽,气氛温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宣讲完成后, 实践团通过一系列当时教育调查问卷对村干部村民的党史学习情况进行调研。并根据问卷填写情况,针对性的对掌握党史情况一般的村干部和村民进行党史宣讲补充。

期间,实践团还对各边村委会工作人员进行了特别参访。堰河村妇联主席梁卫红在参访中她表示:“作为一名女性,只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一名村干部,只有学习好理论党史,才能更好地实践,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在对堰河村驻村第一书记王义波同志的特别参访中,更加细致地了解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以及村干部们是如何让村子发展的更好、村民更加富裕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工作人员带领实践团参观了堰河村村史馆。在参观完堰河村村史馆,见识到堰河村丰富多彩的历史后,更让实践团成员们感受到了乡村基层工作的艰苦性与重要性和传统文化带来的魅力。这次活动的成功开展,让堰河村的村民与村干部通过回顾党的历史,了解党在弱小中发展壮大,在困境中绝处逢生,在攻坚克难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不易过程从而对未来更加充满希望,更好地服务人民。也使实践团成员们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加以弥补,促进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通讯员:邓欣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