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记得脏脏包?在那个夏天以一己之力,席卷各大互联网平台。一众明星打卡挑战,引发了网友跟风购买,拍照发圈,一定要手上和嘴边都沾满了巧克力,才算“合格打卡”。

脏脏包一夜之间卖爆了,线下门店排队2小时才能买到,而且每人只能限购一个。甚至还催生了“代购”的产业,店里26元一只的脏脏包,代购价格被炒到12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队排得有多长,凉得就有多快,不到半年时间,一夜爆火的脏脏包就已经销声匿迹,很多面包店都已经不做这款面包了。有一个靠着脏脏包起家的品牌叫“乐乐茶”,爆火之后就是倒闭潮,2021年关闭西安所有门店,2022年关闭华南地区所有门店,最后以5.25亿“卖身”给奈雪的茶。

谁带火了脏脏包?它爆火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凉得这么快?

脏脏包本质上其实是巧克力牛角包,在酥皮里面裹上巧克力酱,最后在表面覆盖一层可可粉,吃起来会被巧克力和可可粉糊一脸,所以取名脏脏包。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脏脏包其实是舶来品,最早的时候是在韩国火起来的。它最初起源于韩国的面包咖啡厅OUR BAKERY,一开始销量也是平平无奇,经过裴勇俊、少女时代等多位明星艺人的品尝和宣传后,迅速成为爆款美食。怎么样,跟中国版本的剧情是不是很相似,不能说一毛一样只能说毫无差别。

OUR BAKERY进入中国后,依旧复制了韩国本土的老路子,首先是各路明星网红打卡拍照,手和嘴巴吃完后脏兮兮地,引发大量粉丝和路人跟风购买。紧接着就推出了“限量”的概念,玩起了饥饿营销,比如北京网红店Bad Farmers & Our Bakery只在下午的1点和5点半限时售卖脏脏包,有时候你排了两三个小时的队,到跟前了告诉:不好意思你卖完了。

这股风潮很快刮到了上海,2017年6月,乐乐茶也推出了脏脏包,一炮而红半年开出4家门店,有记者走访了乐乐茶附近的一家店铺老板,他见证了乐乐茶在一个月内,从开业到装修、宣传到排队的所有过程:“他们开店第一周什么事情都没做,就是请自媒体、网红、KOL过来拍照,做够宣传才开始营业”。是不是有点熟悉,有不少新晋网红茶饮店,为了迅速抢占市场,就通过雇佣兼职开启“排队模式”,营造门庭若市的感觉。

但羊毛出在羊身上,营销花的钱,肯定要从消费者身上赚回来,在“限量出售”的模式下,脏脏包被炒出了天价。在北京三里屯的人气面包店里,排队3小时只能买到小小2只,店里¥26一枚的脏脏包,代购价格被炒到¥120,依然有大把人趋之若鹜。一家网站显示,北京一共有59家面包店在卖“脏脏包”,上海则有46家,网络上有许多“脏脏包”的代购,其中一家最多人光顾的代购有3.6万人付了款,就离谱~

和脏脏包一同爆火的,还有脏脏茶,最具代表性的是鹿角巷的:黑糖鹿丸鲜奶。但其他它也不是什么新晋网红,最早可以追溯草台湾的黑糖珍珠奶茶,也叫“青蛙撞奶”,黑糖珍珠加上牛奶,一定要在杯壁上蹭出酱油色的斑点色块,随机逼死一名处女座网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品类爆火后,各大茶饮品牌迅速跟风,乐乐茶推出了黑糖“脏脏茶”,喜茶发布了限定新品“波波茶”。在北上广等城市,有人不惜花上几小时排队就是为了买上一杯脏脏茶。而这杯20元上下的茶饮,黄牛们轻轻松松一转手就可以卖到50元。就连街头巷尾的小食店,也悄悄改换门头,原来的“煎饼”换成了“脏脏包”,装修画风都没换,就完成了从8元到20元的“消费升级”。

但这股风潮短得有点让人出乎意料,从百度指数的数据来看,关于“脏脏包”和“脏脏茶”的搜索热度,只持续了大概2个月左右,靠着颜值和明星效应短暂的火了一把,各大商家互相模仿和复制,有的甚至还没来得及赚钱,就已经没有消费者光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乐乐茶重庆、西安、广州等地多家门店先后倒闭,最后奈雪的茶向它抛出了橄榄枝。鹿角巷也好不到哪去,靠着脏脏茶短暂地火了一把,还没来得及扩张,发现市场上已经遍地是“山寨”,鹿角巷在大陆只进入了上海、广州、深圳等几个一线城市,门店数量最多也就100多家,但是山寨鹿角巷却开出了7000多家,有些模仿的非常像,消费者根本分不清真假,市面上99%的鹿角巷都是假的。真鹿角巷光是打假就花了1个亿,有的加盟商营业一年才发现自己开了个“假店”。

近几年鹿角巷也是不温不火,还陆续传出门店倒闭的消息。而其他跟风做脏脏包、脏脏茶的小品牌,看到热度消失无人购买后,也是默默将这一“爆款”从菜单里悄悄去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脏脏家族”凉得这么快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太贵了,排队2、3个小时,一个脏脏包20-30元,重量只有100多克,定价是相比于橱窗里同类产品要高出了50%左右。而它的制作成本也就在四五块钱左右,加点网红关键词炒作,就能卖出四五倍的价格。再加点“限购”的营销手段,甚至能炒到十几倍,这就是典型的消费主义造物。

它们有3个很鲜明的特点,第一是交换价值虚高,通俗点讲就是贵。第二是使用价值低,也就是难吃,第三是得到难度大,综合下来就是死贵、难吃、不好买。这类产品的复购率极低,很多人买了一次之后就不会再当冤大头。

抛开价格不说,就这吃完脏兮兮的样子,就能直接劝退很多消费者。

脏脏包被淘汰的第二个原因,也是很多网红美食的通病:竞争力低,存活周期短。其实网红美食是有套路的,我大致分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颜值即正义,标准就两字:好看。比如最早爆火的星空棒棒糖、樱花果冻等等,其实味道也就那样,但因为颜值高,价格就比同类商品贵出几倍。

第二个阶段是口味猎奇。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有一款叫做“秀逗”的糖果,糖果外包裹一层白霜,极酸,吃的时候熬过那一阵令人战栗的酸爽后,才能尝到里面的甜。有点“整蛊”的特性,有一段时间风靡各大校园,因为没有人会甘心一个人,默默吃掉一整盒“秀逗”,往往会“大方”地分享给闺蜜朋友,然后搓搓手期待他们入口之后的微妙表情。

这种“不甘心一个人默默吃掉”的心理,在现如今转化成了拍照发朋友圈的直接动力。历数那些年火过的 “网红美食”,有不少走的正是这个路子,比如变态辣鸡翅、酸奶疙瘩、火鸡面、冒烟冰淇淋等等,都成了一种社交货币。

第三个阶段是“黑暗料理”,当本身口味上的猎奇已经无法打动消费者时,就会在形式搭配上让你“眼前一亮”,你听说过这些网红美食吗?

章鱼拿铁:厦门一家咖啡厅新推出的一道网红美食,冰拿铁上挂着一只硕大的章鱼。

皮蛋咖啡:杭州一家咖啡厅推出的每天限量6杯的特色饮品,一个皮蛋捣碎后倒满咖啡,在杯口再放一只完整的皮蛋。

大肠榴莲:深圳一家小吃店推出的特色小吃,在卤好的肥肠里面塞满榴莲果肉,爱吃大肠和爱吃榴莲的都沉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黑暗网红美食还有很多,比如螺蛳粉奶茶、酸菜咖啡、臭豆腐榴莲千层、辣子鸡丁冰淇淋等等,核心就是把2个毫不相关的食材凑到一起,至于味道,压根就没有想象空间,因为绝大部分人根本就没有尝试的勇气,它们可以同时出现在胃里,但是不能同时出现在嘴里。

它们能长久火爆吗?用脚指头想想也不可能,但网红美食的本质不是味道,而是“红”,红了之后就可以开放加盟,接着就是融资扩张、破产跑路的故事了,赚钱的永远只有那么一小搓人。

脏脏包也是如此,在某加盟网站上,投资一家脏脏包的线下门店,需要5-10万元,但纵观整个行业,并没有一家说得出名的脏脏包龙头品牌,所以根本没有品牌溢价可言。而且脏脏包的制作并不复杂,面点从业人员基本也能复刻个七八分,所以门槛也不算高,贸然入局只能被割得体无完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尚起起伏伏,爆款、网红稍纵即逝,今天炙手可热,明天可能就销声匿迹了,人气不等于竞争力。作为消费者,会被短期的猎奇新鲜吸引,但长久陪伴的还是那些发挥稳定、价格亲民、不把人当韭菜割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