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宁市兖州区,有一个以“江北斗蟋名镇”著称的小镇,每到8月份,街道上便会热闹起来,无数提着篮子、带着小罐的村民熙熙攘攘围在一起,供外地蟋蟀爱好者挑选蟋蟀,这里便是漕河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漕河镇蟋蟀

漕河镇文化底蕴深厚,漕运文化、农耕文化、蟋蟀文化、罗敷文化、八仙文化、长条井文化等交相辉映,其中蟋蟀文化更是漕河靓丽的文化名片,斗蟋蟀也已获批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漕河镇坚定文化自信,创新活态传承,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今的小蟋蟀俨然成了带动村民增收、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媒介。

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蟋蟀文化,推动“蟋蟀经济”发展,漕河镇于8月5日举办了2023中国·漕河蟋蟀文化节开幕式,以蟋为媒,以虫会友,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休闲文化活动,展示漕河镇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擦亮“江北斗蟋名镇”金字招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中国·漕河蟋蟀文化节开幕式

据悉,根据蟋蟀品相的不同,每只蟋蟀的售价从三五元到几千元、上万元不等。每到这个时节,许多在外打工的当地人都会返回老家,开始他们的“寻宝”路。同时,外地蟋蟀商客的大量涌入,也提升了当地闲置房屋资源的使用率,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据统计,漕河镇在每年的蟋蟀交易时节能够形成超五千万元的市场交易份额,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

为确保来往客商的利益,漕河镇今年重新开放蟋蟀交易市场,规划了3处集中交易处,实行统一管理、服务。辖区餐饮、医疗、卫生、执法、警务等各部门也都全力以赴做好市场的保障工作。此外,漕河镇李村还成立了由村党支部领办的济宁蟋蟀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将漕河镇蟋蟀文化进行产业化发展,真正实现了小蟋蟀带动大振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漕河镇蟋蟀文化馆展厅

促织振翅声声催,文化传承步步营。漕河镇将继续通过历史文化挖掘、文艺精品创作等文化创新活动,让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融入社会治理、产业发展和城乡品质提升,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当地居民留得住童年记忆,记得住乡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