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在这个世界上的和平国度之一,但这个世界上的和平乐土却屈指可数。以我们生活的亚洲为例,除了东北亚和中亚外,其他地区都比较混乱。
典型的例子就是东南亚,缅甸、印尼、菲律宾等国都有反政府武装,最典型的是缅甸,内战打了几十年没结束,北方是一盘散沙。
鲜为人知的是,作为我们的南方邻居——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印度其实也有很多反政府游击队,几乎蔓延全国。
目前为止,印度国内有十几支反政府游击队,著名的如克什米尔独立运动、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那加联邦军、纳萨尔武装等。
这些部队大部分是民族性或者宗教性的武装,只有印度东部的纳萨尔武装是个例外,这支部队是红色游击队,打出的是共产主义大旗,准确来说是“毛派”大旗。
纳萨尔游击队也叫“印共毛派武装”,是一群信仰毛泽东思想的党派集体,他们在上世纪国际共运高潮时期诞生,已经坚持武装斗争半个世纪。
印度政府对纳萨尔游击队恨之入骨,几乎每届政府都会组织几次大规模围剿。但纳赛尔武装背靠贫苦群众,在山区打游击,印度军警几次铩羽而归。
印度甚至专门组建了特种部队追杀纳赛尔游击队,仍然无法将这股力量连根拔起。
毛派武装在上世纪很常见,遍布全球多个国家,但后来大多偃旗息鼓,纳萨尔武装能坚持这么久是个奇迹。那么这支印度红色武装是如何诞生的?纳萨尔武装让印度多头疼?
【一】
印共内部分崩离析,“毛派”扛起枪杆子
二战以后,在全球殖民地独立浪潮中,共产主义是一支决定性的力量。
当时,各国的劳动党、社会党、人民党、共产党这些左派力量都在积极争夺政权,他们往往前期走“议会民主路线”,后期走“武装斗争路线”。
很多人习惯上认为“左派力量都是武力斗争夺权”,这其实和历史不符。
冷战高潮时期,各国的左派游击队确实开始武装斗争,但在这之前,议会路线是左派夺权的重要途径。
以印度为例,印共就分为“马”和“毛”两派,马派就是马列主义路线,在议会里争取席位,合法上台;而毛派走武装斗争路线,要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改变印度,玩的是农村包围城市。
印共资历很老,建立于1920年,是亚洲最早建立的共产党。印共早期由共产国际领导,曾在国内建立“劳工党”参与议会选举,也在40年代领导过小规模农民革命。
乍一看,印度穷人那么多,武装革命应该行得通。但印度的民间力量太过弱小、分散,印度农民起义被无情镇压,所以印共最初还是选择在议会争取权利。
但在印度独立后的20多年,印共内部却走向分裂,这也符合印度人的性格。
印共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分成两派——马列派、毛派。这两派的诞生跟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有关系,但更主要的因素是当时的“中苏论战”。
中苏是社会主义世界最强大的两个政权,理论上也最为成熟,远非其他小国家可比。因此,自从中苏论战开始后,各国共产党都在一边观察一边学习。
印共内部则在中苏论战后开始分裂,最终毛派独立出来,在1967年发起“纳萨尔巴里起义”,开始武装斗争的道路。
“纳萨尔巴里起义”爆发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这里是印度最为贫困的地区,当地的低种姓和原始“部落民”生活条件艰苦,受政府和地主的剥削很重,革命欲望很强。
大吉岭县的农民拿着锄头和砍刀、弓箭作为武器,进攻农场主庄园和警察局。他们的诉求是平分土地,建立民主政府,维护贫民权益。
起义很快影响到周围几个邦,虽然这次起义最终被政府镇压,但革命的火种已经洒下。
当时这场纳萨尔起义的领导人是卡努.桑亚尔,于起义失败后被捕。而毛派的思想理论领袖是查鲁.巴宗达,1972年被捕,随后神秘死于监狱中。
两位领导人死后,起义非但没被扑灭,反而愈演愈烈。
70年代后,印共毛派开始领导武装斗争,各地区都有响应者,主要战场在东部和南部。
这些地区是民族和宗教问题比较激烈的地区,印度教徒和基督徒、穆斯林有矛盾,印度人和部落民有矛盾,还有一直存在的高低种姓间的矛盾。
虽然起义领导人的下场很凄惨,但印共毛派的武装斗争路线没有丝毫改变,该组织还是坚持斗争,精锐游击队用缴获的武器,大量的民兵继续使用砍刀甚至弓箭。
70年代末,印共毛派因为斗争路线问题陷入迟滞,但因为印度民间存在激烈的社会矛盾,“纳萨尔武装”并未彻底灭亡,甚至打起独立旗号在山区和丛林活动了几十年。
【二】
游击队无法剿灭,暴露出印度深层问题
印度政府一直重视东部和南部的反政府武装,尤其是中南部的“纳萨尔武装”,它的活动范围靠近印度心脏地区,最为危险。
纳萨尔活动的范围也很广,覆盖十几个邦,游击区都在各邦边境的多山或者丛林地带。因为印度基建很差,这些地区别说通电,连道路都没有,当地政府也懒得管这些地区。
70-80年代,毛派的斗争比较低潮,但从90年代开始,纳萨尔武装开始和印度部落民联合,以部落民作为靠山发展武装力量。
毛派选择部落民,是因为印度部落民人数接近1亿,但长期得不到政府的重视,生活极为艰苦,这种环境很容易培养武装战士。
印度政府都承认:“部落民有被治国抛弃的感觉,这是左派游击队无法被禁绝的重要原因。”
“纳萨尔武装”则在部落民地区受到拥戴,他们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人民法庭,替底层百姓伸冤。他们还在群众之间宣传平等精神,接纳女性参军,这在印度代表积极、进步。
“纳萨尔武装”后来还联系全国各地的游击队,只要支持武装起义反对印度政府,南方或者东北的大小武装都能加入“纳萨尔”旗下。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纳萨尔武装”在印度中东部打出了一个“红色走廊”,其范围起自印度北部边境,一直到南方的山区,跨越西孟加拉邦、北方邦、贾坎德邦等9个大邦,100多个县。
因为印度政府“报喜不报忧”的新闻指导思想,印度媒体很少主动报道“纳萨尔武装”的活动,但“纳萨尔武装”的强势早已街知巷闻,甚至有主动去山区投靠他们的人。
此时,“纳萨尔武装”早就能自己制造武器,虽然缺乏重武器,但自动步枪和肩扛火箭足以应付印度那些散装军警。
2004年后,因为此时“纳萨尔武装”活动范围已经接近10万平方公里,1000多万人受他们影响,部落民中已有一些左派建立的政治组织在运作。
印度政府加大对于纳萨尔武装的围剿力度,“纳萨尔武装”也经常主动出击,偷袭印度警察局、政府、军队哨卡,他们打完就跑,印度军警找都找不到人。
印度政府征剿不力,因此常年将“纳萨尔武装”归为恐怖分子行列,以求得道德制高点。
“纳萨尔武装”自己坚决否认和恐怖主义有关系,因为他们从不袭击平民。纳萨尔有明确的战争目标——以游击战争驱逐政府军,建立人民政府,实现民族解放。
这一点和中国革命的道路相似,但外界认为21世纪要实现这个目标太困难。
【三】
纳萨尔反围剿取胜,计划2050夺权
20世纪初期,全球处在一个巨大的变革中,两次世界大战对18世纪以来的殖民帝国造成重创,引起了二战后的殖民地独立。
这一时期全球所有被压迫民族突然松绑,各国开始寻找自己的道路,印度也就在这一阶段独立。
其实不止印度共产党,连印度国大党、人民党等等党派,以前都认为印度能走社会主义路线,印度宪法就写着印度是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但在具体的措施上,印度社会不可能搞社会主义,因为这个国家没有过任何大革命,甘地领导的那种“静坐”不能算革命,毕竟它没触及到社会深层的文化和经济改革。
印度的文化就是印度教文化,这个社会以印度教为凝结剂,丢弃宗教,印度将不再印度。
而印度教文化的核心就是种姓制度,它把阶级剥削制度神圣化,束缚着底层贫民无法翻身。所以印度教文化是印度社会弊病的根源,但想要推翻它,就等于和整个印度为敌。
外界认为,要推翻一个印度政府容易,要推翻印度文化却难于登天。
所以,“纳萨尔武装”吸取的新鲜血液很多都是部落民或者非印度教徒,他们本就是主流社会的边缘人,几乎不可能融入这个等级分明的社会。
在这个没有希望的社会,革命是这些“纳萨尔们”唯一的选择。
2009年末,“纳萨尔武装”不断壮大,印度政府发起“绿色狩猎”行动,调集数万军警围剿东部“五乱邦”。
这次行动出动了陆军、特种部队、空军、各邦民兵和警察5万多人,在恰尔肯德、切蒂斯格尔、奥里萨、西孟加拉、马哈拉施特几个邦拉网搜索。
“纳萨尔武装”则化整为零打游击,在一年内伤亡1000多人,边打边往丛林深处撤退。
2012年,印共毛派发布公告,说反抗印度政府“扫荡”的战役胜利,己方牺牲300战士,毙伤印军2000多人。
无论如何,这次扫荡让“纳萨尔武装”伤了元气,之后他们很少大规模出击,多改为独狼式的袭击,这也加重了他们的“恐怖组织”色彩。
从2010年开始,每年都有几十上百的印度军警死于“纳萨尔武装”的埋伏或者偷袭。
最近的一起袭击是2023年4月26日,“纳萨尔武装”埋设地雷在查蒂斯加尔邦炸死十几个印度军人,类似的袭击每年都会出现几起。
在多次袭击得手后,“纳萨尔武装”曾宣称将在2050年前后实现革命胜利,夺取印度的首都新德里,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但全球鲜有对“纳萨尔”表示支持的,因为该组织后来扩张中吸纳了一些极端分子,也让国际社会对这个组织开始产生偏见。
“2050胜利”就像是印共毛派竖起的一杆旗帜,让这个组织继续团结走下去。但按照现在的斗争情况,该组织应该会长期共存,直到印度内部出现大变局为止。
文/商学野
编辑 | 虢洛西
参考资料:
1、《印度与纳萨尔武装的恩恩怨怨》,余忠剑
2、《丛林游击队:纳萨尔武装》,陈航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