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表彰“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清徐县孟封镇杨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刚虎,是太原市唯一获此殊荣者。

这不是杨房村首次获得重量级荣誉。村干部指着资料册一项一项地数,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全省标杆村党组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西省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山西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山西省2022年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山西美丽休闲乡村,“不算市、县级,省级以上荣誉超过10个”。

这也不是杨房村村民最在意的事儿。傍晚街头纳凉,老少爷们掰指头一个一个地算,基础设施一年一个台阶、三年大变样,村办幼儿园周边最好、全县一流,新建的温室大棚全省最高标准,新修复的老街老院子不比知名古城逊色,总之一句话,“咱们村在十里八乡,拔尖了”。

“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小村若何?问初心!李刚虎,如是回答,如是实践。

治事,勤为要

对这些荣誉、赞扬,李刚虎似乎不太谦让。“跟其他村干部交流过,有人说杨房村一年干了几年的事”,他表情略显疲惫,却透出一股子自信,“就一点,他们都比不了,自从回村以来,除了开会、过年,差不多天天在村里。”

治事之勤,有个最近的例证。7月13日至20日,杨房村举办第6届消夏嘉年华系列活动。广场上,电音节、马戏团、歌唱比赛、戏曲票友展演轮番登场;学校、幼儿园,假期里成了大人小孩皆宜的游乐场;老街、老院,摆起了长长的美食摊位……最多的一晚,涌进3万余游人,令清徐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大为惊叹,“这哪里像是农民组织的晚会!” 热闹背后,是李刚虎一周7天连轴转,“白天检点场地,晚上关注人流,最后招呼工作人员,每天凌晨3点才能躺下。”活动结束,一头栽倒,高烧数日才退,可是村办篮球赛马上要启幕,脚步停不下来。

原本不需如此。参选村委会主任之前,李刚虎历经西安求学、京沪打拼、太原创业,生意小有成就,在省城已经安家落户。一次偶然回村,脏乱差的村容村貌让这位游子心有感触,2014年毅然决然回村,“人都认不全,挨家挨户拜访,就一句话,我会让杨房村变一变,往好里变。这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承诺。”

初心日日拷问,勤奋外化于行。

理政,贵乎公

起初,凭热心“意外”当选,老资格的村干部说风凉话,“村长说了算不算,得看着副村长的脸色办”。

如何服众,如何把村干部拧成一股绳?“一个字,公”。

村里之前下水不畅,一下雨,街上的水能淹到腰部,不少村民甚至买了皮划艇。第一个工程就是建缓洪池,但利益相关的人不同意,怎么办?“四议两公开”!按照议事程序来,一层一层全部全票通过,工程迅即开展、完成。

不是所有的事都如此顺利。“只要干事,肯定有争议”,李刚虎坦然道,“只要长远有利、对大多数人有利,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想方设法推动。”新幼儿园就是顶着“异议”建起来的。之前,两个村聘老师,40来个孩子,因陋就简在煤堆旁的平房里上课。乡里联校支持杨房村改扩建幼儿园,但收费是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一说收费,没人情愿,“连我爹妈都不同意,说我管闲事”,但李刚虎认定了这事。在村里走访调研,有些人宁愿交费把孩子送到邻村幼儿园,“如果条件比邻村好,收费还低,肯定让孩子回来”。招老师、扩校区、建食堂,李刚虎在新幼儿园吃住了半年,“得保证伙食”,再动员村“两委”干部把自己孩子、亲戚孩子送进来——设施好、吃得好、教得好,还交费低,村里孩子慢慢回流,“现在30多名教职工,360多个孩子,邻村甚至周边祁县都有孩子过来上学”。

就这么或顺或逆,本着一个“公”字,杨房村从自己人都看不上眼的小村子,变成了全国、省、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环境改善的先进村

兴村,干当先

杨房村不大,撤乡并镇前是乡政府所在。区位有优势,滨河西路到村三分钟半,跨过村界就是晋中祁县;交通有优势,古来就是商驿官道,四通八达;产业有优势,号称中国醋都的醯源,几个大的醋企在辖区;商业繁兴,在册人口2000余人,流动人口超过3000。2020年5月被任命为杨房村党支部书记,李刚虎的担子更重了,但这些正是底气所在。“一核两翼”,以文化旅游为核,以清徐县省级食品集聚园区、现代农业观光为翼,杨房村的战略规划徐徐展开,“聚焦文旅方向,把休闲游、周末游发展起来,带动农业产业化和‘三产’融合。”

这两天,144座温室大棚正在粉刷外立面,白色围墙灰色棚顶,远远望去如同徽式古建,近前观瞧,墙上是各色果树彩绘。施工人员介绍,“里里外外,都是按全省最高水准建的”。村干部黄文珊至今记得村里申报“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的动员会,“李书记给村干部说,就算捡个石头打个鸟,也得先弯腰捡石头,不敢干、不去干,咱们就啥也干不成!”就这么以“干”为要,杨房村年年都要上项目,月月都有工程干,“除了上冻停工,很少有休息的时候”。

“大会小会,我一直给党员、村民们讲,没有党和国家关注支持农村的政策大势,村干部就是全身是铁,能打几根钉?”不经意间,李刚虎的谦虚,在言谈中从心底流出,“只有敢干、实干、苦干,才拿得下项目、抢得到机遇、抓得住未来。”“感恩之心”延伸到集体经济发展,就成了他嘴边常挂着的一句话,“经营村庄就跟经营家庭一样,不能老向父母要钱”。从2017年开始狠抓集体经济,杨房村的收入从零到有,从几万元、十几万元到去年过百万元,一步一步夯实了发展底气。

就这么干字当先——1150平方米村级活动场所,18公里硬化道路,5000多平方米绘画墙,300余套太阳能路灯,500米深井,2.7万米饮水管道,1294平方米幼儿园辅助功能用房,1512平方米教学楼修缮,6540平方米塑胶操场,1.4万立方米缓洪池,屋顶改造4862平方米,仿古立面改造4027平方米,1000亩现代城郊农业示范区,369户厕所改造,6届消夏晚会……扎扎实实、由内向外,在基层共产党员的不忘初心中,在基层党组织的忠诚践诺中,为小小的杨房村注入不竭的振兴活力,在广袤的绿野上高树特色的发展标杆。

来源: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