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制造新闻引发关注

事实上,乌克兰几次无人机袭击给莫斯科带来的伤害不大,7月30日,无人机夜袭莫斯科当天,普京盛装出席圣彼得堡海军阅兵式,而莫斯科地区也暂无提高恐怖袭击威胁等级的计划。

乌克兰的无人机袭击虽然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会潜移默化地导致恐慌和心理蔓延。有分析认为,乌克兰派出的无人机体型有限,弹药携带量不多,所能造成的实际伤害并不大。不过,如果这样的威胁接二连三发生,而俄方又不能有效地进行防御,即使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也会慢慢加剧俄罗斯民众情绪转变,动摇俄罗斯民众对这场战争的支持。

此外,无人机袭击会骚扰俄军后方,让俄军不能专注于正面战场。俄罗斯交通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罗戈津指出,乌发动无人机袭击的目的不仅是恐吓和破坏俄社会稳定,也是为了迫使俄将更多防空、远程打击和电子战部队撤出前线。

乌克兰以损失一些无人机的代价想给莫斯科带来重创,无疑是以卵击石,但其在政治上、舆论上持续产生影响,在全世界持不断造新闻引发关注,以求赢得美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又是一种以小博大的博弈。

无人机互攻恐成常态

今年以来,乌克兰对俄罗斯境内目标的无人机越境打击正在逐渐升温。7月31日,BBC监测俄罗斯媒体报道发现,今年以来,俄本土、克里米亚和俄乌战场上的俄控地区已发生超过120次疑似无人机袭击。

对于乌克兰的无人机突袭,俄罗斯展开报复,8月3日凌晨,乌克兰首都基辅拉响了俄乌冲突以来的第820次防空警报。伴随着成群无人机而来的,是市区内此起彼伏的爆炸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日表示,乌克兰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南部损失最为严重,敖德萨地区的港口设施和工业基础设施起火。

从俄总统普京到军方高层,都反复强调要提高防空能力建设。普京6月在军事会议上说,传统防空系统针对导弹和大型飞机,很难探测到无人机。7月,莫斯科市政府宣布拨款以改善防空系统,称资金将用于“改进监测低空目标的手段,包括无人机”。目前,俄军工企业正在研制机器人反无人机系统、激光和微波武器、便携式电子脉冲设备、移动式反无人机系统等。

乌克兰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2日表示,乌克兰国防部在过去15个月里装备了30多种不同型号侦察和打击无人机,及各种类型无人机携带的弹药。无人机是用国外部件组装的,但乌计划自己生产其部件。有武器和技术专家表示,“乌克兰才刚刚开始大量生产远程攻击无人机。毫无疑问,它正在从这些初次开展的袭击行动中学到很多东西。”

有分析认为,连续不断的对袭,意味着双方跨过了一个界限,后续的无人机空袭将会成为常态,警报声或将持续不断地在两国上空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