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诗:

霸业西扩有强楚,

七国联军齐伐吴。

各自为战终不敌,

从此州来归东虎。

时间:公元前519年

战争双方:

一:吴国(周敬王时期诸侯国),兵力未知

君主:吴王僚(?-前515年),姬姓,名僚,号州于,吴国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吴王夷昧之子,春秋时期吴国第23任君主(前526年-前515年)。公元前527年,吴王夷昧去世,吴王僚继位。公元前515年,吴王僚被其堂兄弟公子光的刺客专诸刺杀。

主将:吴公子光

二:楚国(周敬王时期诸侯国)、其他小国联军:顿国、胡国、沈国、蔡国、陈国、许国,兵力未知

君主:楚平王(?―公元前516年),芈姓,熊氏,名弃疾,继位后改名居,又称陈公、蔡公,是楚共王幼子,楚灵王弟,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528年―公元前516年在位。

主将:阳匄、司马薳越

地点:鸡父,楚国南端重镇,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南

战争缘由

公元前519年,吴国因为淮河流域之地尚为楚国所盘踞,吴王僚率公子光等,再次进攻楚国控制下战略要地州来,于是吴楚之战再起。

战争经过:

公元前519年秋七月,楚平王得知吴军进攻州来,下令司马薳越统率楚、顿、胡、沈、蔡、陈、许七国联军前往救援,并叫令尹阳匄(子暇)带兵督师。吴军统帅见楚联军力量强盛,遂撤去对州来的包围,将部队移驻于钟离伺机行动。楚令尹阳匄因病死于军中,楚军失去主帅,士气低落。司马薳越被迫回师鸡父,准备休整后再作行动。吴夺取鸡父地区以对楚,则不仅可驱逐楚国在淮颍地区之势力而控制其周围诸小国,且可由此以进入大别山区,为日后破楚入郢做准备。

吴公子光得知楚军统帅阳匄已病亡,楚联军不战而退,认为这是吴军退敌的良机,便向吴王僚建议率军尾随楚联军,等待战机。吴军迅速向楚联军逼近,定于到达鸡父战场后的次日即发起攻击,利用当天“晦日”的特殊天候条件(古代晦日不打仗),趁敌不备,以奇袭取胜。在兵力部署上,先以一部分兵力首先来进攻胡国、沈国和陈国的军队,打乱其他诸侯国军,再集中兵力攻击楚军主力。同时决定在作战中采取让先头部队放松戒备减少军威,后续部队巩固军阵整顿师旅的灵活战法。

公元前519年农历七月二十九日,吴军准备就绪后,于用兵所忌的晦日突然出现在鸡父战场。楚司马薳越仓猝之中,让胡、沈、陈、顿、蔡、许六国军队列为前阵,以掩护楚军。吴王僚以自己所帅的中军,公子光所帅的右军,公子掩余所帅的左军等主力预作埋伏,以不习战阵的3000囚徒为诱兵,攻打胡、沈、陈诸军。双方交战不久,未受过军事训练的吴刑徒即散乱退却。胡、沈、陈三国军队贸然追击,捕捉战俘,纷纷进入了吴军主力的预定伏击圈中。这时吴三军从三面突然出击,战胜了胡、沈、陈军队,并俘杀胡、沈国君和陈国大夫夏啮。尔后又纵所俘的三国士卒逃回本阵。这些士卒侥幸逃得性命,便纷纷狂奔,口中还叫嚷不已:“我们的国君死了,我们的大夫死了”。

许、蔡、顿三国军队见此状况,军心动摇,阵势不稳。吴军紧随乱兵之后,乘胜擂鼓呐喊进攻许、蔡、顿三国之军,三国之军因惊恐、惶惧而流汗狂奔,不战而溃。楚军初见胡、沈、陈、军战胜吴军,向前奔逐,正感吴军脆弱无能,因为当天是晦日休军,多以未及列阵,忽见许、蔡、顿乱军漫山遍野狂奔而来,而后面吴国军队又冲击过来,楚军突受此种奇袭,仓猝之间向后败退。

战争结果

小国联军四处逃散,楚军大败,吴军大获全胜,并乘胜攻占了州来。

战争影响:

鸡父之战的失败是对楚国的一次沉重打击,使吴国有了进可攻退可守的地域资本。自此楚军很少主动出击吴军,基本采取消极防御的措施,在吴楚争霸战争中逐渐陷入被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